劇本閱讀:《不如這樣吧Blue John》(第四回)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Messenger’s Blog

《不如這樣吧Blue John》的舞台說明是短短的幾句話:
一個音樂酒吧,內設一個小舞台,小舞台上有個直立式麥克風。
酒吧中有吧台、咖啡桌、沙發區等等,美式的布置,風格化的設計。
觀眾進場時,樂手們已坐在酒吧的各個地方,做著自己的事情。

在這三行之後,緊接的是第四句話:

開場前,舞台區投射出「角色介紹」的內容。

劇作者特別強調,「角色介紹的內容必須在觀眾進場時,就先投影在舞台上。」因此,當我們觀眾進場時,會看到以下的角色介紹投影:

辣子─女。脫口秀演員。五十五公斤。比阿尼正。
阿尼─女。說故事的人。不能比辣子正。
John─男。薩克斯風樂手。嚴重口吃。
……

我們不知道劇作者為什麼安排這樣的角色介紹投影,而這塊投影在故事進展中也沒有發揮太多作用,直到劇本的後段,我們才知道它的意義,就在說書的阿尼當面揭露辣子身分的時候:

阿尼:我們都只是角色,我們是被寫好的。
辣子:聽你在鬼扯。
阿尼:是真的。
辣子:你想把我笑死嗎?寫好的?我表演的是脫口秀耶。
阿尼:第一版劇本你不是講脫口秀的,你是演脫衣秀的,但編劇嫌你太胖。
辣子:我胖?
阿尼:五十五公斤。
辣子:你怎麼會知道?
阿尼:角色介紹裡面有寫。

我們這時了解,阿尼不但是一個說書人、是一個沒有太多自己故事的女人,更是一個被書寫的角色;辣子不但是失戀的女人、是在我們面前表演脫口秀的演員,更是一個被書寫的角色。從這裡開始,我們對於整齣戲的認識有了另外一個角度:辣子、阿尼是編劇筆下的角色,她們被虛構化了,她們原本看似真實的生命變成了一場虛構,而她們的虛構除了影響到她們生命的真實性,也使得「音樂酒吧」變得抽象化了。換言之,我們觀眾原本以為自己是坐在一個音樂酒吧中看這些故事,現在我們發現我們進入的不只是某個具體的音樂酒吧,同時也是編劇的大腦,我們眼前的音樂酒吧同時也是編劇的內心世界,觀眾置身的劇場空間同時也是編劇內心世界具象化的結果。我們觀眾不但在看辣子、看阿尼、看John,我們也在看他們被書寫的過程。

緊接著當我們知道了編劇是John以後,我們發現原來這間音樂酒吧、這個舞台、這處劇場空間,展示的不只是辣子、阿尼的觀點,同時也存在John的觀點;我們觀眾走進的是角色同時也是角色創造者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角色一方面顯得真實,一方面又顯得虛妄,虛實交織;一個人好像能抓到什麼,其實又像是什麼也抓不住,而自以為能掌握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感、那些關係,其實是難以捉摸,難以確定的。

這或許就是劇作者眼中,愛情的本色。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