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

文字: coolmoon
網站: 我乃文字


時間:2011/03/26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劇本:寺山修司
導演:王品翔

開演之後,我發現票務對我很好,給我靠左舞台的位子,如此接近從澡缸裡探出身體的男主角,聽好清楚他的說話。不過也因為這麼近,使我更懷疑他是不是有點燒聲了?以至於到他抽出蔡依林的海報時我才開始進入戲。同時因為沒感覺他的浴室很窄仄,因而當發現澡堂中間有一面看不見的牆時,撼動力減弱了,但這卻是這齣戲中很重要的意象。

平行存在著跟真實稍稍交錯的世界,這種心理邏輯在日本小說中不算少見,村上龍《五分後的世界》是這樣的:掉進一個跟正常時間差五分鐘的世界;村上春樹《1Q84》也是這樣:1984和1Q84,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另一個世界如此悖逆你所有的常識和邏輯,以至於你原本立足的安穩現實開始坍方,或這才睜開另一雙常閉心眼,重新檢視現實。或許生於1935年的寺山修司比其他人更早寫出這種由微見著的顛覆。

在日本導演櫻井大造的帳篷劇和台灣海筆子的帳夢劇中,我也會經歷這種滌清效果的震撼。整個現實都是不穩的:臨時搭建的帳篷,原本不存在於城市的所在,一群看起來瘋瘋傻傻的人卻說出異常清醒的道理,他們出現在帳篷裡的方式千奇百怪,從土鑽出,從水中冒中,從天而降,從布景中轉出來,充滿想像。美術看起來似粗糙,其實計算得精細,恰到好處。言詞內容頗堂皇富麗,演說的方式卻口吐白沫、齜牙裂嘴,很有生猛的力量。

帳篷劇這種種表演和空間的思考,都是為了不馴服於體制,不屈從於現實,以想像作為資本世界最後的一群左派最堅強也最脆弱、最徹底也最無形跡的武器。藉著想像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界線模糊、互相踩線,使觀眾在投入或抽離、沉醉或清醒之中,感到進退失據。這群演員也從來不是資本主義定義下的職業演員,他們不靠表演賺錢,平常身分是工人、快遞員、廚娘、家庭主婦、老師等等;帳篷劇對觀者和演者而言都是造夢,不是日常狀態,也無關遠大前程。

因而當我看到這樣的表演和空間美學,搬到設備應有盡有的正規劇場,由受過學院訓練的年輕戲劇系學生演出時,不禁感到白馬非馬,原本在泥草上灑野的馬,現在精美舞台上撒嬌;為突刺現實的想像力,轉化為娛樂眾生的功能;非哭似笑的癡癲,變成聰明伶俐的演技;某種劇場美學已經被抽離了它的現實,來到一種虛擬狀態。我試著正面看待它為不得不然的轉化。不得不卡通、不得不可愛,不得不遊走在討好和宣戰的兩刃上。劇場是虛擬世界的真理,消費如今是最大的虛擬。

澡缸翻過來底是空的框。圍牆撤掉裡面是滿的人。浴池倏忽深得像井,倏忽消失成平地。「數不盡的出口」在視覺上是成立的。「消失的入口」,從不知從何啟始的「遊戲治療」,也說得通。只是這種戲劇結構,真正好看之處,在看似散漫無稽的情節中,在每個被切段碎的瞬間,必須爆發出令人不得不逼視的表演能量。而已被抽去內在深層動機的裝瘋賣傻,是否找到了另一個堅實的理由,不致於綿軟氣虛?我想看過的人心裡有底。

劇作家資料:
http://tnua-theatre.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17.html
電影資料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5384578/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