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親子劇場推廣的一些想法

文字: 謝鴻文
網站: 兒童節的派對

關於親子劇場推廣的一些想法

文/謝鴻文

被問到為什麼我們SHOW影劇團要大力推廣親子劇場,還每年持續辦「寶貝的遊戲劇場工作坊」?

讓我先把問題從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的失調說起吧。九年一貫的藝術與人文課程涵括了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由於舞蹈、戲劇教育師資的匱乏,因此全台灣大部分的學校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仍以視覺藝術的教學為主。有些學校資源多一點的,還能利用社團的模式導入戲劇教育,但這終究不是常態,社團隨時可能因經費不足或參與人數不足而中斷。

其次,以社團來做戲劇教育畢竟只能照顧到某些人,換句話說,這樣的戲劇教育仍然不是雨露均霑,也說明了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既然無法全面兼顧到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的學習時,我必須說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還是聊備一格的失敗。

而要推動戲劇教育,社會群體的意識(尤其是家長,甚至教師),仍有許多待改善的觀念。比方說,戲劇教育絕對不是要訓練學生演一齣戲而已!相反的,在戲劇教育中,演出與否反而不是重點,真正重要的是過程,在戲劇教育的過程中,就藝術層面來說,能激發美感的欣賞能力,開啟想像與創造力;就心理層面來說,透過角色扮演,讓情緒、語言、思想能適切的表達並建構認知發展;就社會層面來說,如同英國戲劇教育專家Jonothennn Neelands《透視戲劇:戲劇教學實作指南》一書中說的:

戲劇是一種社會互動的創造方法,也是一種解釋人類生活意義的方式,它運用想像的行為和語言來模擬真實生活,並與真實的生活行為相呼應。對參與者來說,這些想像的經驗應與真實生活相去不遠。

戲劇教育的功能如此多面而被肯定對兒童身心發展都有效益,但是我們的小學教學現場無法滿足需求時,在民間的自主覺醒行動便顯得珍貴與必要。我們憑著專業、勇氣、以及深耕桃園文化的使命,不但要帶孩子認識體驗戲劇的無窮魅力,更要關照家長的共學參與,唯有如此才能直接改變影響家長對戲劇的刻板看法。

當親子共同在工作坊裡從身體出發,去享受諸多劇場遊戲引發的感官覺知、想像創造,然後導入聲音律動、身體與空間依存互動的概念,或者演練角色扮演、偶戲創作、故事創意……,我們很容易看見親子在這過程中可以變得更親蜜、可以更輕鬆自在的用身體或語言表達情感時,這就是我們為何堅持要做親子劇場的戲劇教育推廣的原因了。

雖然每年暑假我們工作坊都有人數限制,只針對不到十五對親子,但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的道理是可以被落實的。我們期望這少數親子受到影響而產生漣漪效應,慢慢地慢慢地擴散,把我們美好的理想傳播下去。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