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100歲生日的感覺嗎?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文化部log

今年是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馬英九說慶祝活動要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如今,上半年已經過去了,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有過100歲生日的感覺嗎?

我不知道你的答案,但我可以坦白和你說,我沒有這種感覺;而且,我也很好奇為什麼我沒有這種感覺。是因為那些活動我都沒有主動參與,還是媒體沒有大力宣傳,還是我根本對於那些活動感到無所謂?

我看到很多以「建國百年」為頭銜的活動,但這些活動究竟與「建國百年」的關聯為何,值得商榷。對於這些活動的主辦人而言,「建國百年」只不過是一個可以用來爭取更多資源的頭銜,高舉這面大旗,他們可以做任何事,但他們推出的節目,既不建國也不百年,只在掛羊頭賣狗肉。你想,如果任何一個節目,只要它對於生活有所反映因而就有資格被歸類為「建國百年」的話,那其實過去的十年、五年、乃至於去年、甚至是明年,我們所推出的每個活動、規劃出的各種節目,全都在慶祝「建國百年」。因為,在這種包山包海式的定義之下,有哪一個活動、哪一種節目不是在反映生活、在或多或少地反映這一百年?這種因沒有方向感而無所不可的慶祝活動,有意義嗎?

我認為「建國百年」活動,不能迴避歷史;說得具體一點,不能迴避開國史。因為既然是百年,總有一個起點,這個國家總有誕生的時候,先有建國元年,才會有建國百年。除了元年之外,也不能迴避三十八年,因為這是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大大衝擊了兩岸人民的生活。除了三十八年,也不能迴避又過了三十八年的七十六年,因為這一年,政府宣布了解嚴,使我們的國家逐漸從專制、封閉,走向了自由與開放。

是,我所期待的「建國百年」活動,是有歷史感的,或者說,要以中華民國重大的歷史時刻作為基本的方向,否則那些活動只是失去根脈的大拼盤,放在民國哪一年舉辦都沒有差別。它不是數字遊戲,到處拿著100在湊數;它不是唱一些流行歌,歌中卻沒有一點歷史的回顧與繼往開來的表達;它不是卸下歷史的責任,只會展望2030,卻對1912與1949能閃就閃,閃不掉便避重就輕;它應該是多元的,但它不應該打著多元化的旗號,對於那些毫無歷史氣息的音樂、舞蹈、戲劇節目照單全收,而到了最後所顯現的,只是不知節制的量化所導致的濫竽充數;它可以在網路上向烈士獻花,但它更要使你我知道,為什麼至今林覺民仍令我們感到驕傲。

沒有歷史感的「建國百年」活動,是沒有味道的。但所謂的歷史感,絕對不是那些我們早已受夠了的黨國教育下所建構的歷史詮釋。一個真正有歷史感的活動,絕對不是對於某一黨或某一統治者的歌功誦德,而是拋開這些宰制,重新擦亮自己的眼睛,看見國家的歷史與那些歷史人物。以林覺民為例,我們只知道他是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死前寫了「與妻訣別書」,文筆很好。但,我會想和你一起討論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一名文筆如此好的讀書人,會使用手槍、會拋擲炸彈?

你別以為開槍或者丟炸彈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林覺民會。為什麼會?是因為當他去日本留學而加入同盟會以後,同盟會訓練他的嗎?誰訓練他,而他是怎樣受訓的?他是不是白天在學校上課,課餘時間才在同盟會秘密地受訓?他會不會因為操練過度而使他寫毛筆的手有些不聽使喚?為什麼他會自願當「選鋒」,也就是敢死隊?

如果我是「建國百年」的活動總策劃,我的活動網站便會有這樣一個討論平台,將我們曾在學校沒有學過或來不及學到的林覺民,利用這樣的平台重新思索他、看待他。如此,我們會對他有更多的發現,對國家的歷史有更多的注目,而這些,才是「建國百年」活動的基本方向,才會使我對於中華民國100歲生日有些感覺。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