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兩周年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文化部log

文化部兩周年前夕,龍應台部長發表一篇〈溫潤,是台灣最珍貴的品質〉,以溫情的筆觸,細數她看見的美好,其自我感覺良好的程度,令人好奇她究竟生活在哪一個時空。兩年來的文化部,至少出現三個有待解決的大問題,不容文化官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1. 文化部亂拍馬屁。龍部長曾公開表示台灣社會的負面能量大,或許如此,才使她經常以正面的態度,不吝肯定公務員的辛勞。鼓勵部屬本無可厚非,但在文化部兩周年之際,龍部長竟感謝了最不該感謝的馬、江,說他們支持文化並在財政艱困中願意相挺文化預算。然而,包括藝文消費減稅不成、展演空間的法規僵化、藝文工作者被二代健保剝削、兩岸服貿協議中的文化爭議等,不也出自於馬、江?其中,有多少是因各部會的本位主義而掣肘文化部?此時的馬、江,人又何在?龍部長感謝馬、江,卻不見馬、江對於文化發展的消極與被動,趁機拍馬、江的馬屁,果然能當大官的皆非等閒之輩。龍部長終有離職的一天,但為了文化部的長遠計,此風不可長。
  2. 文化部忽略民意。根據台師大最新出爐的「103年中央政府文化施政滿意度調查」,對於文化部的施政表現,「不滿意」的民眾佔36.6%,為歷來最高。其中,或許有民眾是基於對馬政府整體的不滿,因而恨烏及烏,否定文化部的一切努力,但文化部的政績無法落實於民、使民眾有感,自是難以卸責。例如,龍部長高喊的「泥土化」政策並據以推出的「7835 文化發展計畫」,在同一份調查報告中,高達93.7%的民眾「沒聽過」,較前一年的94.5%,僅下降0.8%。如果前一年是因宣導不夠,那麼一年下來只進步0.8%,則更突顯了文化部欠缺政策溝通的誠意。口口聲聲要透過「泥土化」政策將文化落實於各階層的文化部如此漠視民意(龍部長曾說她不重視民調),豈不顯得自打嘴巴、思緒錯亂?
  3. 文化部雙重標準。在反服貿學運占行政院的次日,文化部以罕見的極高效率,由文資局出面,會同行政院秘書處現勘,確認行政院「古蹟」的受損範圍,並發出新聞稿呼籲抗爭的民眾不應傷害「古蹟」。文化部的大動作令人不由得聯想到全台各地遭受拆遷、破壞的歷史建物,是如何受到冷落與差別待遇。例如,比行政院更久而有八十多年歷史的基隆港西二、三碼頭倉庫面臨被都更拆除的命運,若非文化界請命而見諸報端,文化部豈有作為?近來,那裡起了火災,幸好及時發現而無傷於建築結構,對此,文化部可曾提出隻言片語,呼籲善待建物、免於人禍?文化部的雙重標準,可見一斑:對中央的、長官的事如此積極,對地方的、與民切身的卻如此被動;見官矮一截,遇民高姿態。

在「103年中央政府文化施政滿意度調查」中,認為「台灣是個美好的地方」的民眾佔61.1%,為歷來最高。但,這並非表示民眾認為是因政府的施政,才使「台灣是個美好的地方」。它透露著民眾對於台灣的價值認同與高度信心,在上位者應好好珍視,切莫辜負與糟蹋。

p.s. 文化部滿兩周年了。這份資料可於網站下載,藉以觀察民意的趨勢。

103年中央政府文化施政滿意度調查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