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香港話劇團《我和秋天有個約會》

文字: 于善祿
網站: LULUSHARP


時間:20121123,週五19:30
地點:新舞臺

我想對於大部分現場的台灣觀眾而言,看過二年前《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以下簡稱春天》)台首演版的應該不多,但看過電影或電視劇改編的應該不少;我是屬於聽過不少《春天》傳奇、讀過劇本、看過電影、和電影版導演高志森聊過天的那一種觀眾,甚至還看1999年由台灣俳遊場所演出的《春天版本(華湘如導演,此人已經在劇場界消隱多年;我的好友張永智主演;演出地點在南海路的藝術館),而且這因為要主持一場《我和秋天有個約會》(下簡稱《秋天》)的演後座談,所戲當然看了,連劇本也找來讀了。

幾年,我第一次在戲劇系開授「香港劇」課程時,學生當中有位澳門僑生聶雯婷(如今她已經自劇設系畢業,返回澳門,任教於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也來選修,在課堂上她分享了《春天》對港、澳民眾而言,儼然已是社會的集體記憶與文化認同之一。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鉅細靡遺地羅列我和《春天》、《秋天》的「交往」關係,因為我不想要偽裝成是《秋天》的純淨觀眾,假裝沒有任何的前理解,對我這個「知港人士」來說,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若將杜國威的這兩齣戲[1]放在一起看,戲裡頭的人物、時代、故事,可以串起半個多世紀以來香港流行音樂發展簡史,從1960年代至1990年代的時間流轉中,上海租界時期的流行歌曲、越戰時期美國大兵所帶來的英語流行歌曲、台灣流行歌曲、香港本土創作的流行歌曲,被三個世代的劇中人(白浪、麗花皇宮四朵花、Danny)傳唱著,在《秋天》裡,我們至少聽到了譚詠麟、張國榮、草蜢、劉德華等(那真是一個令我輩懷念的年代),雖然多半只是淺嘗即止,但意思和味道夠了;表演的場地從夜總會到酒吧到大型演唱會,連娛樂新聞媒體記者的「拿翹」,都可以約略看出流行音樂與娛樂傳媒的共生關係,也看到藝人世代之間,潮起潮落,或長或短,誰也說不準的現實生態。

《春天》看起來有一種濃郁的懷舊色彩,首演當時正值香港回歸前夕,劇中透過姚小蝶(劉雅麗飾)觸景生情的回憶,帶領觀眾走進歷史,六七暴動、越戰、文革等,藉此回顧香港的社會發展變遷,畢竟在「六四」之後、回歸之前的香港社會,正處於惶惑不安,現實生活的不確定感,使得人們寧願回到歷史之中,反芻那些還算美好的舊日時光。

《秋天》的時代性就淡化了許多,即使劇中仍有耳環等小飾物在暗示著時間的距離,但比重已經少了許多,沒有那麼多事件或年代清楚的刻痕,有的仍是對舊情(Danny對晶晶的愛戀、對生母鳳萍的思念、小蝶對麗花四朵花的深切友情等)拋之不去。在這樣念舊的情感與情緒浸泡多時之後,Danny(張敬軒飾)弄清楚了一切,他完成並發表新曲〈我和秋天有個約會〉,作為暫別舞台的演唱歌曲,而休息其實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在這樣的人物設計與情節安排之下,《秋天》象徵性地總算往前走了一步,不需要背負著《春天》二十年來的盛名,對《秋天》的作者杜國威和劇中人物,都可以算是一種對過去的告別。

晶晶這個角色從頭到尾都只是被提及,當然知道是編劇的刻意安排,但在看戲時總覺得有點憋,總是想要有機會看看晶晶的樣子,司徒芝萍老師建議得好,她認為可以在Uncle Lee(晶晶的父親,陳敢權飾)和Danny一起看照片的時候,透過投影,將照片放大打在佈景上。另外,Danny弄清楚一切,是透過與Uncle Lee的懇談,內容包括晶晶和葉琳(張紫琪飾)早已是姊妹淘、晶晶因車禍意外而身亡、葉琳原是視障者、晶晶遺愛將眼睛捐給葉琳等,這一切的一切,充滿了意外與巧合,當然是通俗劇常用的手法,但在戲劇能量的呈現上,硬是弱了許多。

這些繁複且更動頻繁的舞台,在執行上顯得擁擠。可能很多人都以為的倒長巨大樹根佈景,我的理解是思念就像樹根一樣,越長越深,在視覺上,甚至於還有點像藤蔓,裹綁住了Danny,但是這樣似乎不太能夠解釋「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的往前進(forward)意義;導演司徒慧焯說,相對於《春天》裡蝴蝶的意象,他與舞台設計討論出另外一種屬於《秋天》的意象──蟬,所以那些其實就像在顯微鏡底下被觀看的蟬翼。

距離上次香港話劇團這麼大陣仗到台灣來演出,那已經是2000年第三屆華文戲劇的《仲夏夜之夢》了(楊世彭導演),中間十二年,已經又有新一代的觀眾產生,當然香港話劇團也有了許多的變化(我認識較多的,也是這個階段),這點可以從節目冊裡〈香港話劇團三十五年里程碑〉年表看出,要再重新培養台灣觀眾對香港話劇團的認知,可能得再花一番力氣。在觀看《秋天》之前,有些朋友告訴我,不要期待太多,我想這大概還是從既定印象而脫口而出的吧;對我而言,香港話劇團的作品多元,這次應邀參與香港週的演出,算是打出安全牌(我就當是去看一齣輕鬆又有歌曲可聽的戲,別凡事都要那麼嚴肅、那麼知識分子),先接連起中斷的十二年,往後來台的交流若能將時間間距縮短,劇目的選擇可以再靈活些。




[1] 杜國威(生於1946年)迄今曾經為香港話劇團所創作的劇本包括:《球》(1979)、《昨天孩子/球》(1983)、《人間有情》(19861987)、《遍地芳菲》(198820082011)、《色》(1989)、《扶桑過客》(1991)、《我和春天有個約會》(1992)、《南海十三郎》(1993)、《城寨風情》(199419961997)、《愛情觀自在》(19961998)、《Miss杜十娘》(1996)、《誰遣春茶挽夢回》(1997)、《地久天長》(19992001)、《讓我愛一次》(20002002)、《歷奇》(19992000)、《長髮幽靈》(20032006)、《我愛阿愛》(20082011)、《我和秋天有個約會》(2012)。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