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為Live House做了什麼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文化部log

今年,在藝文空間上的重大議題,包括了Live House應如何存續。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針對七月師大「地下社會」所引爆的住商爭議,提出一份「健診計畫」,委託民間建築專業團隊著手調查並研擬對策,希望在公共安全與產業發展之間謀求雙贏,以協助Live House解套。

然而七月至今,五個多月過去了,究竟Live House何去何從,在輿論壓力愈來愈小的情況下,公部門也愈來愈牛步化,老問題依然懸而未決。

當初,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也把球踢給中央。根據七月十三日發佈的新聞稿,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特別強調,「Live House的問題絕非個案,是全國流行音樂產業發展的議題,也期待文化部統籌邀集中央相關主管部會及地方相關單位共同研商給予更多的協助。

所以,讓我們來看看文化部「協助」了什麼。十一月中旬,當文化部的預算在立法院審查時,部分立委提及Live House。對此,龍部長的第一個回應是「等待」:

鄭委員麗君:……最後,有關 Live House 的部分是不是再請部長說明一下?
龍部長應台:關於 Live House,委員知道我非常關心Live House的成長,其實這是人才培育的部分,我們有去看過,同時部內為此開過幾次會議,也召集 Live House高雄、台中、及台北的業者開過會,現在台北市正在做 Live House 的體檢報告我們希望等到補助台北市政府所做的Live House體檢報告出來之後再做綜合檢討

第二,龍部長提到「蒐集國外法規」是「現在的進度」:

龍部長應台:對,體檢報告的意思就是找出問題出在哪裡。
鄭委員麗君:誰去做?
龍部長應台:台北市政府正在做整個體制的檢查。
鄭委員麗君:是檢查有沒有違規,還是……
龍部長應台:不是。
鄭委員麗君:其實最重要是體檢自己的法規。
龍部長應台:市政府就是在體檢 Live House 遇到這麼多關卡到底是怎麼回事。同時我們也蒐集其他重要國際大城市對於 Live House 的法規,因為這不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所以我們要了解其他大城市是怎麼做出來的,如果從中央政府法規要突破,有什麼可以著力之處,這是現在的進度

第三,龍部長表示這「非常困難」所以還要「繼續討論」:

陳委員碧涵:提到 Live House 的同時,我要請部長一併關心皇冠舞蹈實驗劇場,這同樣是一個實驗劇場,同樣是這個問題,請一併討論好不好?兩者是同樣的問題,只是一個是音樂,一個是小劇場,皇冠舞蹈實驗劇場也在台北市。

蔣委員乃辛:Live House 真的是一個非常大而且很嚴重的問題,如何讓 Live House 在都會區能夠生存,並推動流行音樂,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以台北市來講,很多 Live House 都改到住宅區裡,樓上住戶完全反彈,師大路就有好幾間 Live House 因為住戶反彈,現在都無法生存了,這要怎麼辦?如果讓業者繼續營業,住戶就反彈,並提告,現在市政府不論是消防法規、建管法規或都市計畫法規,都是不行的。如果要容許,至少都市計畫法就要修改土地使用分區,而這就要經過台北市議會通過,但台北市議會要通過談何容易?這樣的話,什麼時候可以解決?所以,如何能夠有地方讓他們生存?當然,在商業區是最好,但商業區的房價、租金又太貴,那些要創業的流行音樂工作者怎麼負擔得起?現在華山有一個 Live House,台中園區也有 Live House,類似這種不影響到週邊環境的地點,希望能夠儘量提供給他們經營,讓他們創作及培養,我覺得這應該是未來的方向。單純依靠在住宅區內檢討土地使用分區,市政府也不敢通過,因為一通過,住戶就反彈,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他們能夠生存,又不影響週邊住戶,這才是問題的癥結點。請部長和幾位直轄市市長多溝通,看看如何找出不影響週邊環境的地點,好讓他們能夠營業生存。

龍部長應台:其實非常困難。我也和音樂家談過,他們覺得他們的優勢及魅力,在於他們出身於草根的社區,所以必須和社區的紋理結合在一起,但要在社區裡就牽涉到消防等種種問題,消防問題又是全民共識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其中有非常尖銳的對立與矛盾,除非想像出一個區是生活區,但這需要再談。

主席:國際上的大都會呢?

龍部長應台:就我所知,這種矛盾在國際大都會都有,例如,德國慕尼黑最有名的十月節,全世界觀光客都會去,但慕尼黑市中心居民會群起抗議,這種問題在其他城市也常常是很大的矛盾。所以,我們還要繼續討論,找出一個折衷辦法。

以上內容摘自立法院公報第101卷第76期委員會紀錄

因此,文化部為Live House所做的就是:等待台北市政府(這就叫做中央把球踢回給地方),蒐集國外法規,以及,繼續討論。

從這件事不難看出,文化部的消極與怠惰。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