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布創造視覺的異想世界

文字: 謝鴻文
網站: 兒童節的派對

通過布創造視覺的異想世界

文/ 謝鴻文

在派特里克.法蘭克(Patrick Frank)《視覺藝術原理》一書中明白指出:「人的思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視覺形式產生的。進行視覺思維就是在事件或計畫發生之前,運用想像和視覺記憶將其呈現在腦海裡。」偶偶偶劇團《布可思意的世界》完全是這段話的體現,通過布這個物品,運用想像進行千變萬化的組合,例如一塊紗巾只要折幾下,瞬間可以變成一隻蝴蝶;再凹來折去幾下,又可以變成一隻鷺鷥,使臺下觀眾看得驚聲連連!

(繼續閱讀…)
而不管是蝴蝶或鷺鷥,這些都是我們視覺記憶曾目睹的生物個體,此刻在舞臺上被召喚賦形,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相似,可我們的視覺思維自會啟動運作去連結,看出箇中趣味。

《布可思意的世界》這齣戲打破兒童戲劇有明顯起承轉合劇情的慣性,它的情節可說很零碎,重點在於那些布,在八位演員從頭到尾沒有台詞的操作下,將身體和布融合為一,布瞬間成為偶有了活活潑潑的生命。這種「物品劇場」的表演形式在臺灣兒童劇場仍屬罕見,但卻是偶偶偶劇團近來作品獨樹一幟的特色。

看完前面的敘述,由此可知,這齣戲不僅是在玩布的多元創意,更像是在考驗人與布之間的關係能親密到什麼程度,同時考驗表演設計能不能把布變成讓觀眾看起不再是布的幻覺。
例如第二段戲中,利用兩條褐色絨毛布兩端各打一個結,就能彎折成一匹馬的四隻腳,之後再加兩條同顏色的絨毛布,一橫一直搭起來,直的那條絨毛布還要稍微抽出一截當馬頭,一截當馬尾巴,經由兩個演員操作,配上馬的嘶叫聲,布就成了一匹馬,也能載著另一個人形偶在舞臺上漫步了。

臺灣的兒童劇場長久以來充斥著故作幼稚的嗲氣兒語,以及刻意耍笨搞笑取悅兒童的低劣情節與表演模式,偶偶偶劇團的「物品劇場」無疑是一道清流,讓人不禁期待他們下一次要再從生活中尋找何種物品來創作了。

後記:
這齣戲2011年12月首演,我在2012年看過巡演場次,這篇劇評是應偶偶偶劇團之邀而寫,他們今年夏天將前往上海兒童戲劇節演出,在此先祝福偶偶偶劇團演出順利,相信這齣戲也會讓中國的孩子有不一樣的視野.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