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劇團:大魔術師

文字: 吉米不蘭卡
網站: La Casa de JimmyBlanca

時間:2013.03.15  7:30PM
地點:水源劇場  
名稱:1911劇團  大魔術師

維基百科對魔術的定義是這樣的:用特殊技巧與設備,營造錯覺和認知偏誤以娛樂觀眾,並以其違反經驗法則的型態,使觀眾覺得不可思議。所以,魔術會讀心,在不對談的狀況下猜中你所選中的牌;魔術會違反地心引力,讓人體在無支撐的狀態下漂浮空中。觀者明明知道不可能,卻無法不相信「眼見為憑」的真理。

或許有人會認為魔術充其量只是高明的騙術,沒什麼足以為奇。但觀眾就是被魔術師很高明的騙到了,這是明擺著的事實。

在聊這齣戲前,我們要先來談談故事發生的背景:海地。海地位在中美洲,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境內有95%是黑人,大多信仰天主教。雖說海地早在1804年就成立海地共和國,但國內的民主體制卻幾乎不成立。直至今日,獨裁者如過江之鯽般一個換過一個,戰亂頻繁,政局動盪。更悲哀的,是上帝並沒有特別福澤這樣一個貧困的地區,而在2010年的一次大震,壓垮了首都太子港,帶走了多達30多萬人民的性命。

回到1911劇團的《大魔術師》,講述2010年大地震後,生活在海地的各式人們的故事。由於角色數量眾多,決定先來做我最愛的事情:列點 (哈哈~)!


– 失去記憶的M先生 (吳昆達飾)
– 醫療站的凱特醫生 (朱安如飾)
– 發災難財的後勤掮客達尼 (廖晨志飾)
– 來自法國的戰地記者 (王宏元飾)
– 災後不語的孤兒 (賀湘儀飾) 與 僅能偷拐搶騙維生的海地青年 (王泓智飾)
– 被綁架的富家少婦 (張仰瑄飾) 與 把為非作歹當作生存目標的罪犯 (陳彥鈞飾)
– 號稱海地明日之星與地下國王的政客 (陶維均飾)

可以將故事分成三條線:倖存者集中的救護站、像在演公路電影的少婦與罪犯、每天放送政治理念與夢想的政客。上半場由於每個人多少會出來交代一下自己或別人的身家背景,導致劇情的線頭紛擾雜亂,看不出重點與發展。直到下半場政客與M的對峙,才終於了解,原來大家都想當魔術師,想把這個充滿悲慘故事的小島,透過上帝的一場預謀 (或意外) 的懲罰,一次來個大翻身。


(底下開始有劇情雷)

海地原是印地安人部落,後來被西班牙殖民 (因為西班牙引進黑奴,所以現今島上居民多為黑人),隨又轉割給法國,目前經濟與國內發展大多仰賴美國協助。然而,一旦經濟被綁架控制,政治也就會跟著淪陷。一場天災正好可讓海地「砍掉重練」,劇中的政客想扮演上帝之手,一方面掃除異己 (利用演講下達追殺令),一方面則在物色一個可以拿來作為奇蹟的標竿 (劇中的M),使得海地可以擺脫經濟束縛與過去百年的剝削慘境。

一場很大的魔術是吧!而要完成這樣一齣驚世駭俗的魔術,需要的道具與棋子太多了,自然就犧牲了大半的人、散布各角落的故事、以及本以為可依賴的信仰與神話。

《大魔術師》是個很有想法的作品,但不算是個好看的作品。編劇亟欲想要放入浩劫後的百種面向,卻形成了貪多嚼不爛的尷尬狀況。角色本就缺乏清楚的來源與刻劃,再加上故事發生在不熟悉的遙遠海地,觀眾所能投射的部分不多,導致角色所表現出來的憤怒、難過、無奈、強顏歡笑等,對觀眾來說都如隔岸觀火,騷不到癢處。太多的小人物故事終成了沒有人的故事,記憶點不深,僅剩緩慢洇泳的哀傷。

這次的舞台是個高起的長方形台 (觀眾在兩個長邊),我很喜歡將獨裁者/政客/演講台 (上圖左方) 和擁有神秘力量與信仰希望的魔術台/瀑布 (上圖右方) 擺在兩端,表示這兩股力量的對立與僵持。只是希望那端永遠都會殞落 (有人被槍殺),證明上帝的天秤不是公平的。然而,這樣的台卻也造成演出的問題,讓演員與道具的上下場沒有變化,甚至是突兀的從斜邊切入,以及每每都差點與上場演員相撞的少婦與罪犯等。
對了,都忘了提這次使用的魔術。戰地記者與達尼合作的魔術秀是當中娛樂性質最高的,從書中變出水瓶的魔術讓人嘖嘖稱奇,但這畢竟是用魔術去說魔術 (劇中已說了這是救護站的魔術表演)。因此,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和政客線息息相關的三段插曲:邊走邊算計洗牌,切出的撲克牌面都是A,直到走近死亡魔術師身邊時才切出鬼牌 (不過這比較適合近身觀賞,觀眾和演員畢竟有段距離,效果不大)、停止搜救行動而燒毀手上的演講稿、以及遠端操控讓玻璃杯碎裂表示緊握權力在手。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