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是會長大的──簡介幾位澳門藝術節作品主創導演

文字: 于善祿
網站: LULUSHARP

按:本文首登於《劇場閱讀季刊》,第13期,2013年4月號,「2013澳門藝術節號外」特刊,澳門劇場文化學會出版。】

即將在今年的五月二十三日赴澳門擔任藝術節駐節劇評人,駐節期間,將觀賞《長夜漫漫路迢迢》、《大世界娛樂場》及《冬天的故事》等演出作品,澳門朋友莫兆忠囑我從華文戲劇交流的脈絡,介紹幾位劇場創作者,包括王墨林、馬汀尼、郭慶亮和高俊耀,他們依序來自台灣(前兩位)、新加坡及馬來西亞。

王墨林長期在台灣從事劇場藝術評論、文化評論、美學評論,並投身前衛劇場作品的編導創作,策劃過多次與身體、表演、行為藝術有關的藝術祭(節),不管是評論、創作或策展,貫穿其思維及批判論述的核心主軸,主要是融會了西方哲學本體論、主體論、現象學與存在主義哲學,以及東方儒、道思想中的身體觀,提煉而成其獨到的「身體論」,藉以考察身體在藝術表現裡的文化、政治與美學。這次他將與澳門本地的戲劇演員一起排練、演出《長夜漫漫路迢迢》,相信會激起相當的關注與討論。

馬汀尼在1980年代曾有份參與台灣重要現代劇團「蘭陵劇坊」,後入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長年教授導演與表演課程,桃李滿天下。尤其擅長以當代觀點,重新詮釋莎士比亞經典劇作,曾執導過《亨利四世》、《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適切地加入台灣本土及流行文化元素,拉近莎劇與當代觀眾的距離。這次她應邀與澳門演藝學院青年劇團合作《冬天的故事》,原本在莎劇的演出史中,這個作品就經常被許多具有實驗精神、先鋒態度的導演,改編成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與版本,這次的合作,我們也同樣可以高度期待。

郭慶亮所帶領的戲劇盒是新加坡當地重要的華語劇團,二十多年來除了創作不輟之外,對於培育新加坡年輕世代的編劇創作人才也不遺餘力;此外,該團也長年從事「論壇劇場」的規劃與執行,經驗相當豐富,技巧也相當嫻熟,近年多次受邀到台灣,為「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及「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等單位,帶領工作坊或擔任導演。這次所帶來的《告別:身體十六章》,由黃浩威編劇(他出版過《戲劇盒與新加坡的社會劇場》這本重要且論述精闢的專書),故事觸及同性戀與師生戀,充滿省思與啟發,值得期待。

高俊耀是馬來西亞旅台劇場工作者,能編、能導、能演、能教,由於馬來西亞華語劇場的工作環境與發展資源,相對較為不理想,轉而到台灣發展,近幾年不但創作質量漸增,也經常來去於不同的華人城市之間,從事華文戲劇交流的工作,備受矚目。代表作品為改編香港作家黃碧雲小說《七宗罪》,目前已經完成改編了〈忿怒〉、〈饕餮〉與〈懶惰〉,另外也創作了《死亡紀事》與《I’m the man》等作品,創作行程相當緊湊。這次將與澳門本地團體「足跡」合作《大世界娛樂場》,兼具幽默、諷刺與憂傷,讓人省思城市、賭場、市民、生活之間的關係。

攤開澳門藝術節的節目表,那真的是一張濃縮版的當代華文戲劇文化地圖,透過作品,認識這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劇場藝術家們(而且他們彼此跨域合作),當然若能夠再透過這些藝術家們,再去認識各個不同城市的戲劇發展樣態,隨時更新並修訂這張地圖,確是澳門觀眾之福。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