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藝文策展 Death 2014 歲末戲劇節 第三周:顛倒夢想

文字: 吉米不蘭卡
網站: La Casa de JimmyBlanca

時間:2014.11.7 7:30PM

名稱:穆勒藝文策展 Death 2014 歲末戲劇節 第三周:顛倒夢想
地點:穆勒藝文

穆勒藝文是少數在大直一帶的藝文空間,1F是咖啡廳 (是的,就是Cafe Muller),B1則打造成展演區。雖說不是正規的劇場,但場地方正、乾淨舒適,是個相當不錯的空間。從節目單上得知,穆勒藝文於2013年開始自主策展,以獨資統籌、獨立策展的方式,不僅提供場地,票款收入也回歸給創作者,是個很支持藝文活動的館方。這次的歲末戲劇節為期一個月 (10/24-11/16),以死亡為命題,找來五位導演,呈現出不同質地的五個作品。由於不侷限表演形式,所以有戲也有舞。

感謝穆勒藝文的邀請,我會看其中三周的演出。

—————————————————————–
◎ 導演:丁訓斌
◎ 創作群、演出:陳明澤、郭杏端、張秀如 (張小艾)、林新淵 (Wayne)、柯昭緯 (Tony)、顏良珮

這周的演出《顛倒夢想》比較特別,據導演丁訓斌 (Aarti) 演前說的,演出沒有劇本,幾乎全部都是即興,演出長度也「大概」是2個小時。我心裡不禁驚了一下,除非演員有足夠的能耐,又或者是在文本之外有強烈的意圖,透過視覺聽覺或是其他方式傳達,不然演出很容易陷入喃喃自語。

很可惜的,這場演出僅止於概念,還不成氣候。先說說我覺得有趣的部分:演員總共有五人,外加一名琴師。不算前後呼應的開場與收尾,演出總共分成七個段落;段落又分成兩種:只有一個人的,以及這一個人要去進入另一組兩人團體的。因此,整場表演像是一次又一反覆出現的輪迴,每一個個體都有自己的問題,然後在接續著的段落裡,試圖融入團體時又碰到另外的問題。然而,「一個人」的問題屬性並沒有延伸到接下來的「一個人加兩個人」的狀況。例如,有名男子無聲的對觀眾講話,從從容自在,到緊張握拳,甚至還需要背對觀眾釋放壓力,最後又重回舞台。這個橋段的敘事線非常清楚,但當燈暗之後,男子跳進一男一女的群體世界,卻完全沒了上一段的情緒延續。

對我來說,劇場是溝通的一種平台。演出者必須要清楚知道:你想要讓觀眾看到什麼?小至表達個人內心的沉痛,或是放大到控訴世界的不公,只要你確定你想表現的信念為何!此外,舞台是完全展現在觀眾眼前的,觀眾有權力去自由選擇觀看的地方,因而在物件的選擇上需要萬分注意。在《顛倒夢想》裡,「為什麼要這樣做」是我最常浮現在心中的問題:那張紅椅子與黑紗有著什麼意義嗎?演員為什麼要從觀眾席出現?又為什麼要找觀眾凝視,然後在觀眾腳邊滾動?為什麼要把樂師擺在舞台上?為什麼樂師的參與度有時候是百分之百,有時候卻是零?

基於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對於看到的人事物自然有不同的詮釋。因此,觀眾需要的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個方向引導前進。這些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為什麼,我幾乎無法在演出中獲得釋懷,賦予它我覺得應該有的存在的意義。最可怕的,是當演出沒了文本,肢體成為唯一承載故事與情緒的載體。又,演員都還青澀,肢體的可看性與能量都相當侷限 (只有兩人組當中的女演員是OK的,會讓觀眾想看她在做什麼),不足以表達他們想說的,使得這場該是反映真實的即興,成了令人感到雜沓煩躁的虛假告解啊!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