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花樣年華】《鄉距˙相聚》——走不出教育洪流下的刻板印象

  


時間:2013/7月/15日,週一 19:30

地點:淡水鎮立圖書館演藝廳

文/林靖雁

「宜蘭與台北僅僅一山之隔,但教育資源的分配為何如此不平等?」宜中宜商是青少年花樣年華戲劇節北部決賽的第一組表演隊伍,以宜蘭的一個家庭作為故事的核心發展,開場的導聆以列車廣播方式,拉出了台北與宜蘭的距離感。故事藉由兩兄弟岐出兩線,被一心求好心切的母親帶到台北的哥哥銘傑,以及決定留在宜蘭父親以及奶奶身邊的銘華,呈現出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姿態。故事中段以兩兄弟十年後的樣子表現受台北教育與宜蘭教育(暫且以戲中角度分之這二種)兩兄弟對於家庭、事業、教育的價值觀。最後以一個對教育部心聲式的告白作為結尾,台上的演員奮力吼著「教育部長!你到底看見我們的心聲了沒?」震耳的聲音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寫至於此,關於戲中所說的「城鄉差距」或許是我最想著墨的一點。劇中出現許多寫實場景,包括銘傑在高中被欺凌的段落,或者是銘傑長大做為一個經理後態度轉變的段落。但這些寫實的、有可能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卻因為刻意安排的笑點使焦點不斷的被轉移,也一再地打破建構好的故事架構,使劇中角色一直推進著「假的真實生活」,正因如此,最後的喊話顯得突兀,令人無法信服。
  正因角色過著「假的高中生活」、「假的職場生活」,很容易就落入了刻板印象的陷阱——很多時候可以理解到劇中想說的「請停止使用刻板印象看著我們」、「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態度與樣貌」,但劇中卻又不斷的使用社會中對於城鄉差距的刻板印象,例如讀高職是因為對念書沒有興趣、例如宜蘭小孩到了台北的班級因為成績表現而被排擠、例如在台北長大以後變成了一個自私、自我中心的冷漠台北人。諸如此類的橋段令人在這群高中生的價值觀裡來回思索:「我們是一群需要被注意的高中生!你們到底看到了我們的心聲了沒?」提出了問題,但卻沒有提出想要得到什麼幫助,停留在因為只是高中生所以一切至此就好。教育部之於學生之間的關係,就好像《鄉聚˙相聚》的演員們之於台下觀眾的關係,演員們說出不喜歡、我反對,讓坐在台下的觀眾將自己的喊話聽進去,就代表著對於革命,我們學生們已經做到最多能力所及了。聽見學生們對於現況的憤怒,但戲結束後之於真實生活,依然是無能為力,停滯不前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