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劇團《只有秘密可以交換秘密》

文字: 于善祿
網站: LULUSHARP

時間:2013810日,週六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河床劇團和詩人夏宇都是風格很獨特的創作單位,倘若前者的「詩意的劇場」與後者的「充滿劇場性的詩作」,碰撞在一起,那又會是個什麼樣的劇場風景呢?
老實說,就視覺上而言,因為夏宇已經「慷慨地提供我們[河床劇團]創作的空間和自由度」,她也「基本上尊重作品」,因此我們所感受到的還是熟悉的河床劇場美學──緩慢的、意象的、流動的裝置藝術、超現實的、巧妙機關重重的、魔幻寫實的、強迫透視的等等,在實驗劇場裡再搭建一座木造的舞台(好像從《美麗的莎士比亞》之後,就常這樣),大玩一些奇妙的劇場幻術,這其實也是十五年來風格統一的河床劇團,每次新作品最為人所期待的部分,看看這次又要耍些什麼樣的機關幻術。
在這次的《只有秘密可以交換秘密》中,有演員從另一位演員的嘴巴裡不斷拿出寫有詩句的紙條;有演員從躺著的白色床舖上不斷地往下陷入(這招似乎在兩年前的《開房間》〈忘我〉就玩過了,同樣由郭文泰導演);有三位演員享用生菜沙拉,但是卻被另外的演員將頭悶入沙拉盤中,並沾滿了奶油;有小女孩站上餐桌,在四散的生菜沙拉之間遊走;有彈著吉他唱歌的大男生;有快速唸著英譯夏宇詩作的女演員……等等,五十分鐘,可以看到好多個不斷流動的場景與畫面,有的可以辨認出其戲劇動作的日常性,但有更多卻屬於難解其義的視覺構圖,圖像與圖像之間不見得有因果邏輯,沒有明確清晰的角色人物與故事情節,演員是這些動態構圖的重要元素之一。
河床劇團以慣有的風格手法,在過去的十五年,曾經嘗試與莎士比亞、羅伯‧威爾遜、波特萊爾、亞陶、愛因斯坦等人的生平、作品或理念,碰撞火花,引為創新製作的靈感,這次則是將夏宇的詩視為謬思,在河床劇團作品經常出現的幽默感與遊戲性之外,這次卻讓人感受到舞台畫面美感底下的隱隱暴力與冷硬,就像夏宇的短詩〈甜蜜的復仇〉那樣──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醃起來╱風乾╱老的時候╱下酒──既有戲劇畫面與張力,又有一種悖論的詩韻;除此之外,郭文泰也從夏宇的詩中讀感到「乾淨」、「冷調」、「渴望」、「遺憾」、「錯過」與「逝去的愛情」,多半關於情感的匱乏與失去、曾經的擁有與消逝,這些在這次的作品當中,還是讓人感受比較深刻的。
印象中,跟近年的河床劇團作品相比,這次演出的台詞算是挺多的,過去的確比較偏向舞台畫面的構成與奇巧機關的設計,而這次除了說,還有唱,來自於演員本身的聲音與台詞表演變多了,幾位主要的演員也都有戲劇系的表演底子,而且是首次和河床劇團的合作,想來是難以割捨夏宇詩作的語言,以及其豐富的劇場性,還是需要有詮釋能力與經驗的演員,結果最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甜蜜的復仇〉之外,大概就是英譯的〈寫給別人〉(Written for Others),其餘的詩作,似乎都融到畫面、調度、節奏、音樂與情感當中了。
總體而言,以劇場演詩,這絕不是第一遭,以劇場演夏宇的詩,在過去的印象中,更是所在多有;郭文泰以河床劇團的《鍋巴》而得識夏宇,夏宇的詩也終於在十五年後由河床劇團精選演出,在這樣的化學變化過程裡頭,可以看到「詩的劇場性」與「劇場的詩意」在此匯流會通;雖然這一台演員看起來還不是那麼合成一氣,但是郭文泰說了,「我們每個人都和她[夏宇]的詩有著獨特的親密關係,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首屬於自己的詩」,既然他都這麼說了,詩╱詩意在郭文泰與夏宇之間,在劇場與詩作之間,在演出與觀眾之間,應該是最大的公因數吧!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