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傳奇劇場《仲夏夜之夢》

文字: 于善祿
網站: LULUSHARP

時間:2016年3月24日,周四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應該是其喜劇作品當中,被改編、搬演次數最多的了吧,不只是舞台劇,音樂劇、芭蕾舞劇、電影、電視劇等,甚至是兒童劇,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到相關的演出作品,也算是莎翁最受歡迎的劇作之一。別的不說,許多人應該都還記得,前年是莎士比亞誕生四百五十周年,兩廳院所主辦的「國際劇場藝術節」邀請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來台演出《仲夏夜之夢》(2014年10月2日至5日);今年又逢莎翁逝世四百周年,兩廳院所主辦的「台灣國際藝術節」則邀請當代傳奇劇場同樣演出《仲夏夜之夢》(以下簡稱)「當代版」,但想當然耳,演出的形式和環球劇院肯定是大異其趣。

在當代版的演出中,首先吸引人的應屬音樂的創作與設計(王希文擔綱,他還負責現場演奏樂團的指揮),從樂器到樂種,從節奏到曲式,冶於一爐,雜匯一堂,豐富多樣的音樂語彙,呈現聽覺上的繽紛風景,和一整台高遊戲性的浪漫喜劇,視聽饗宴,相輔相成。混雜的音樂聽起來,雖然陌生但並不突兀,多半無法朗朗上口,但有些曲子其實還蠻入戲的。

張大春所創作的曲詞,也多半符合腳色身分與教養程度,典雅與俚俗兼具,入情入境,尤其戲班成員一些半說半唱的詞,國、台、英語夾雜,甚至還有台灣國語也來攪和,逗弄出許多語音及語意的趣味;張大春與當代傳奇劇場的幾次合作下來,已經寫出了一種異於傳統戲劇曲詞的味道,沒有太多的制式包袱,別有新意。

有兩位演員的表現是值得提出來的,一是飾演王妃與仙后的魏海敏,她的聲音與唱工,來去於各種音階與曲調之間,游刃有餘,兼具戲曲典雅與流行時尚的韻味,果真了得;附帶一提,仙后在最後一場戲裡的造型,立刻就會讓人聯想到奧黛莉‧赫本在電影《窈窕淑女》的造型,不過我找不到如此造型的原因何在。

另一位則是飾演小王子的張詠媗,只有六歲的她,聲音純淨清亮,晶瑩剔透,沁人心底,只出場演唱三曲的她,台風穩健,落落大方,如天籟般的嗓音,瞬時間便擄獲全場觀眾的耳與心,幾乎可以算是全劇的一大亮點。

由林朝緒、尹仲敏、潘俊仁、羅國強、魏竹嶢等五位演員所組成的工匠戲班,應該是另一個亮點。從觀眾入場、大幕未開,就已經開始演起來了,不斷地插科打諢,與觀眾互動,把場子炒熱,對於接下來的戲中戲排練與演出、裁縫(林朝緒飾)變驢子,都是很重要的氣氛引導,戲班導演木匠由尹仲敏擔任,對於戲班與整場的節奏與互動,發揮了不錯的功能。

還有一位值得提的演員,應該就是飾演搗蛋精靈帕克的張逸軍,他善用舞蹈肢體與他在太陽馬戲團的表演經驗,身形雖然有一點點過於壯碩,不夠輕靈、調皮,說話的聲音也稍多使用氣音;他和吳興國所飾演的仙王有較多的互動,但主僕二人看起來還是有點呆板,戲耍感還不太夠,應該可以再讓帕克淘氣些。

至於兩對年輕男女,即海倫娜(黃若琳飾)、賴山德(朱柏澄飾)、何蜜雅(孔玥慈飾)、米騎仕(黃勁棠飾),他們的唱曲風格比較接近音樂劇,而且還是戲曲聲腔的音樂劇,但表演的部分,就稍微僵硬了。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