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雲門】雲門2編舞家:鄭宗龍

文字: 鄒欣寧
網站: 欣寧的文字收納室

鄭宗龍的編舞作品幾乎都在雲門2發表,可以說是從雲門2踩穩腳步、茁壯成長的台灣青壯編舞家。

從《莊嚴的笑話》開始,一路歷經《變》、《牆》、《樂》、《裂》、《狄德貝許》、《在路上》、《一個藍色的地方》,他的作品多半呈現出一種嚴密的、邏輯謹嚴的結構,林懷民曾經形容他是「蓋房子的人」,他近乎建築師的思考模式,恰恰反映在運用音樂與肢體動作「疊床架屋」的編舞技法上。

有趣的是,他透過舞蹈賦予邏輯、形象的,多是個人內在不可見的、混亂失序的情緒經驗。除了《莊嚴的笑話》取材自當時剛在台灣發行的《壹周刊》外,其他作品多屬這類「心象」舞蹈。《一個藍色的地方》以六個黑衣長髮女子演繹日夜交接之際,人類本能的騷狂心緒;《在路上》則是人在旅途中上演的一長串自我對話與心境轉折;《牆》更是直接運用舞者與音樂,在舞台上構築而後拆毀原本隱密不可見的心牆……鄭宗龍的作品因而常予人一種「重臨情緒現場」的觀賞經驗,看他如何梳理焦慮、騷亂、癲狂,將之化為結構嚴密、充滿張力的舞蹈場面,竟也有種滌淨自己的儀式感。

回顧歷來作品,鄭宗龍說,「這過程像在練習怎麼好好說一句話、一件事」,其近作也證明他的這類練習已臻至成熟;與此同時,他接下雲門2助理藝術總監的大任,在編舞之外嘗試經營舞團走向的新練習。和雲門2長期合作,對舞團與舞者相知甚深,他眼中的雲門2特質總有兩面性:「雲門2的舞者很辛苦,要做這麼多不一樣的事,反過來說也是幸運–可以做這麼多不一樣的事」;「每個人的自我要求非常高、非常精準,但有時難免過於執著、把事情掐得比較死」。

 總地來說,耐心、執著不是壞事,特別是出現在年輕舞者身上,「他們對這件事還有熱情」,鄭宗龍說自己也是有耐心的人,於是乎,「把他們身上糾結的、膏的、稠的東西帶走,讓每個人可以清清明明、舒服工作,這是我想做的事情。」(原載於果力文化出版雲門40周年紀念專書【打開雲門】)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