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演社──史詩環境劇場《祭特洛伊》十周年經典再現


文字: 于善祿
網站: LULUSHARP

時間:2015年10月23日,週五20:00
地點:雲門劇場戶外舞台

聰明地找到(或者應該說是找回)音樂劇的形式,來重新展現這個傳頌兩、三千年的希臘史詩經典,可以說,和古希臘悲劇歌隊,在形式精神意涵上,謀得了貼服人心的藝術契合。

所有的文宣資料上都寫著演出的時間長度約為75分鐘,我猶疑著這時間會不會稍嫌短促了些?那麼龐然鉅製的史詩作品,雖然說只是在述說敷衍特洛伊戰爭,但所涉及的英雄事蹟及戰爭場面可不少,尤其好幾場動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戲,如何能被塞縮在這短短的演出時間內?

看完整個演出之後,我心悅誠服,認為這次的音樂、編曲、作詞等方面(音樂設計:余奐甫)的創作用心,殊為這版演出的最大功臣,他們讓紛雜龐大的人物與敘事線條,達到結構上的統一,以音樂結構統領整個演出的節奏與敘事的口氣,讓藝術效果的整體性提昇許多。我記得十年前的滬尾砲台版(2005),就聲音的印象而言,有過多的英雄們對陣鬪決時的叫陣,不但演員喊得聲嘶力竭,聲音沙啞,也造成觀眾聽覺上的重複與無趣;這次的演出,雖然仍免不了這類的叫陣嘶吼(如:Achilles、Patroclus、Hector等),但感覺上已經不那麼令人不耐!我想,音樂的統籌應該發揮了一定的抑制與平衡作用。

印象中,十年前的滬尾砲台版,戲劇情感的表現線條較為陽剛、硬氣,有較多英雄相惜與戰場對決的氣概;但這次感覺加強了女性敘事的比重,除了主唱者巫女(風采輪飾)之外,劇中的女性角色,包括被父親活殺獻祭給神明的Iphigenia(曾鏵萱飾)、特洛伊公主Cassandra(錢宇珊飾),以及丈夫戰死沙場與親兒被敵人摔死的悲傷母親Andromache(劉淑娟飾),編劇(游蕙芬)花了不少篇幅,以延展她們在故事中所承受的悲慘苦難。

相形之下,則刪除了Achilles(李允中飾)以戰馬車拖行Hector(高銘謙飾)屍體,以及Priam向Achilles苦苦索求兒子Hector屍體等情節,這些主要是表現Achilles的神勇、氣憤與復仇(因為情如手足的愛將Patroclus被Hector殺死),以及Priam的慈愛與悲傷。取而代之的,則是極度悲傷痛苦的Andromache,手臂呈想像中懷抱幼兒Scamandrius的姿勢,唱著無盡思念與哀傷的歌曲,而戲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結束。

我發現演員謝幕退場的站位安排也是有巧思的,在劇中「死」的角色Iphigenia、Patroclus(陳欣宏飾)和Hector,站在右舞台,而戲後「將死」的角色Cassandra、Achilles、Agamemnon(施冬麟飾)站在左舞台,最悲苦的母親Andromache則站在中央,繼續承受著極大而無盡的哀傷。

從演員的表演身態來看,由於故事涉及戰爭、生存等宏大主題的史詩作品,台詞與唱詞均有高度的詩化成份,且措詞、用字亦均相當講究,因此在表演上,選擇了一種和該團過去的胡撇仔戲及浮浪貢開花系列都不太一樣的表現方式,看起來有點像布袋戲偶,讓人聯想到優劇場的《鍾馗之死》(1989)與《水鏡記》(1992),還蠻有趣的,自有某種獨特的風格與趣味。

就演出的場地而言,過去不管是華山廢墟(1997),或是滬尾砲台及高雄的旗後砲台(2006),其空間都富有較多的歷史滄桑與斑駁感,只要簡潔的燈光一打,就可以強烈地烘托出濃郁的氣氛,可以整體地為戲與表演加分不少。反觀這次的雲門劇場戶外廣場,基本上是停車場及其周邊的一些現代屋舍以及樹林和草坪,並搭建了一些觀眾席,整個看起來,就是要在現代建築、自然樹林及草坪(雖然可能是人工養護)的環繞之中(舞台設計:張忘),搬演一個古希臘的神話史詩作品(雖然該團的創作主旨是希望打破時空與文化的侷限),倒也能夠凸顯作品內涵及主題的普世性。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