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的京奧之旅》:創作起點(之八)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Messenger’s Blog

寫劇本最難的地方,在於知道如何做選擇。當我意識到無法透過維吾爾語而寫好新疆人的時候,我掙扎了許久,最後選擇不再往這個方向走。我甚至在網路上搜尋維吾爾語教學,但我終究無法靠速成的學習方法而真正掌握一個民族的語言精髓。

我選擇放棄新疆夫婦。雖然他們是這趟旅程的重要人物,但無法作為劇中的主角(生活和戲劇畢竟只能是相似而不能是相等),房東必須再找。寫劇本遇到障礙是很正常的情況,有些障礙甚至會把你置之死地」,使劇本永遠生不出來,所幸也會出現「置之死地而後生」,使你找到方法讓劇本繼續下去。在尋找房東的過程中,我很慶幸屬於後者。

過程是這樣的。在我因維吾爾語而放棄新疆夫婦之後,我回想起他們和我說普通話的樣子,尤其是新疆太太的口音,光聽她說話,我實在分辨不出她和北京本地的女生究竟有何不同。我回想起她曾對我說,她在北京念書、升學、工作很多年了,行事和說話難免有些京味兒」,一聽完她的解釋我立刻有了共鳴,因為當我走在街道或佇立一旁聽北京人們高談闊論時,她的咬字、捲舌、口音令我想起其中的某個人。如果把她和這人的臉給遮住,只讓我「聽音辨人」的話,那我會說他們皆是北京人,而猜不出她其實是新疆人。

對我而言,這是一段重要的啟發。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位新疆人就是北京人。如同在台灣,那些早年上台北就學就業的南部人,時間一久,也就是廣義的台北人了。在北京,將這些人稱作「北漂」(從各地漂到北京來工作、居住的人)。他們的老家在北京以外的地方,為了圓夢、實現自我、尋求更多掙錢的機會而離開老家上北京。這個「漂」字用得漂亮,離根的人只能漂,但漂久了以後,北京成為第二個家,甚至比家更像家,因此漂久了,「北漂」也就是北京人了。

於是,我寫下了很可能是這個劇本最重要的一連串提問:把新疆房東視為北漂如何?把北漂」視為北京人,如何?北京人是怎樣的,這位房東就是怎樣的,如何?……

就這樣,房東從新疆人轉化成北京人,同時從一對新疆夫婦轉變成一個單身女人。她仍保有新疆人的影子,但新疆的影子愈來愈小,北京的線條愈來愈多。後來,我開始對於新疆的影子感到不滿,因為如果新疆的影子」只是影子而對於刻劃人物推動劇情闡釋主題皆不起任何作用的話,那其實是可有可無的。因此我做了一個選擇:與其讓她當一名愈來愈小的新疆人,不如讓她發展成愈來愈大的北京人吧。

這就是房東的創作脈絡。她是由新疆人北漂北京在地人所揉合而成的。發展到最後,她其實就是北京人了。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