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春春劇社《美麗2013》

文字: 于善祿
網站: LULUSHARP

時間:2013年10月10日,週四20:00
地點:牿嶺街小劇場2樓藝文空間

如果沒記錯的話,2000年在臨界點生活劇場看《美麗》的首演時,觀眾寥寥無幾,比現場工作人員的數目還少;隨著十幾年的歲月流轉,以及幾次的改版精煉,如今在牿嶺街小劇場看《美麗》,得大排長龍,柳春春劇社將此作品打造成該團的定目劇,且細水長流,累積出不少觀眾及好評口碑,可以算是千禧年以來台灣小劇場的一項奇蹟,也可以說是一項仍將繼續焠煉的珍貴經典。

其實,日前拿到這次演出的宣傳單,看到正面的那張劇照,那張椅子所在的空間,就令人懷想起1990年代初至2000年代中葉的臨界點生活劇場,位於大稻埕的民樂街,我差不多在那裡消磨過十幾年的看戲時光,在牿嶺街小劇場漸漸發光發熱之前,那個場地曾經是台北小劇場的一個表演重鎮,所幸該團培育出許多人,目前仍然活躍於劇場之中,並延續小劇場實驗精神,柳春春劇社和「小劇場學校」可以算是其中的兩個顯例。

不論看過幾次(另可參考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4082366),有兩個畫面,永遠深刻地烙在印象當中,一個是兩位演員(今次的版本為胡堂智及潘承佑)高舉雙手,手心朝內,手指向上,手刀朝向觀眾,緩緩交替跨出左右步伐,慢慢走向觀眾,最後則是停在舞台前緣的紅色地毯,雙手仍然高舉多時,雙膝微屈,並持續以眼神作戲,直到大汗直冒,身體與雙腿微顫;另一個畫面則是其中一位演員,不斷地撕下饅頭碎段,並塞進另一位演員的嘴巴裡,即使該演員的嘴巴已經塞滿了饅頭,饅頭都爆出了嘴巴,且不堪痛苦地發出喉嚨的咳嘔聲,饅頭碎段仍然不斷地塞,一個饅頭撕完、塞完,再撕一個、再塞一個。

在這些持續與重複的動作底下,我所閱讀到的是隱藏其後的權力操縱,而這樣的權力運作其實很明顯地夾藏在這些表現上看似遊戲的兩人互動關係之間,他們相互、輪替扮演掌權者與受控者,權力遊動於兩人之間,沒有人永遠是主控者,有沒有人永遠是受控者。乾淨的舞台空間裡,紅色木椅、一大盆水、紅色地毯、橘色頭冠、破碎立鏡、一盤饅頭等,構成這個權力與遊戲的象徵空間──因此戴了權力象徵的橘色頭冠者,卻穿了套看不見的「國王新衣」;因此坐在紅色木椅的權位者,卻受到不停餵食饅頭的痛苦,而後餵食者也將饅頭塞在自己的嘴巴裡;因此他們將頭冠、「國王新衣」拋丟在地板上,彼此相互追逐嬉戲;因此他們相互模仿彼此,相視而笑,手觸水面,彷如鏡像的兩端,虛實相生。

在這次的演出版本之中,我特別喜歡「給演員的成年儀式」這個概念,這個作品的確有這樣的特質與資格自詡,裡頭有對於精準的要求、表演的紀律、身體的控制、情緒的收放、劇場性的追求;隨著這次的演出,組稿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冊中收錄了劇本、專文、座談紀錄等,為這個作品留下記錄與詮釋,亦可作為作品精進與擴散推廣的基礎,我一直認為這是小劇場界很重要的行為──自我紀錄與論述,這是激發關注與研究的一種方式。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