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和再創造

文字: Howl Yuan
網站: 生活在他方

(攝影/Howl Yuan, 於表演場地外)

Performer/ Jamie Lewis Hadley& Dr. Natasha Malik
Time/ 26.09.2015
Space/ Shambarber (Barber’s · Hair Salon), Bristol
Howl Yuan

講課式表演 (Lecture Performance)是我最討厭的表演形式之一,其中最大的困惑便在於表演性極高的演講(如TED)氾濫,那麼類演講的表演存在的意義究竟為何?但Jamie Lewis Hadley& Dr. Natasha Malik的作品Blood On The Street為我打開了一個最為講課式表演的可能性。

其實表演本身並不如它的名字那樣血腥,講述的便是人類的抽血歷史,從古希臘的四大體液(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到十七世紀輸血手術的發明,從它的爭議到逐漸被接受,有趣的是,古歐洲人認為放血輸血這種工作是很不潔的事情,醫生們不願意做這樣的工作,於是委託理髮師代勞,所以在古歐洲,我們可以說,理髮師便是業餘的外科醫師,理髮店外的紅白藍三色滾筒便是由此而來,紅色代表動脈血液,藍色代表靜脈血液,而白色代表繃帶。這也是表演裡的亮點之ㄧ,因為他們是真的在一個理髮廳裡做演出;而在下半部分的表演裡,他們也真的在觀眾面前重現在理髮廳裡抽血的場景(他們是真的抽血,真的!)

這樣的再現也說明了手術或者看病這件事情與表演本身的衝突,在醫病關係不斷強調隱私的現代,你很難想像,當初這樣的手術是如此公開,任人觀賞的(所有的觀眾都是透過理髮廳的落地窗,觀賞裡面的表演,當然,過程中有相當多的路人駐足圍觀,在演出結束時的觀眾大約有剛開始時的兩倍)。而借由這樣的再現,身體的公開性便自然而然地成為這場表演裡的另一個主軸,這裡的身體不只是身體的外表,而是更深層,更直接的內部身體,這已經不是表演者能不能突破障礙,呈現自己內部身體的問題;而是身為觀者的我們,真的有勇氣直視這樣的身體嗎?(確實有觀眾對抽血這段感到不舒服,以至於在開始前表演者再三叮囑說如果不能接受便可轉過頭去或者離開)

其實,對於這類型的表演,網路上的資料和文獻並沒有很多,以下是少數能在網路上找到的,對於Lecture Performance的解釋 ‘The Lecture Performance explicitly themat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knowledge, respectively research, as well as art and its mediation.’ 這段話解釋了Lecture Performance的核心,關於“知識如何被呈現”的藝術;想當然,呈現的對立面:接收,也必須是同樣被關注的,對我而言,表演便是打開和啟發不同視野的起點,不論是知識、視覺和想像,這場表演有做到嗎?我想是有的。

參考資料
<血之祕史:科學革命時代的醫學與謀殺故事>, 荷莉.塔克, 2014/04/01, 網路與書出版.
http://thepublicschool.org/node/29191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