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臺北藝穗節──創造系《老女孩小女孩》

文字: 于善祿
網站: LULUSHARP

時間:2015年9月10日,週四19:00
地點:滴咖啡福州館

有點可惜,這應該是我今年所觀賞的藝穗節演出中,比較大的「地雷」戲。

這幾年的藝穗節,我都比較傾向會選擇港、澳、新、馬等華文戲劇團體的節目來觀賞,這個節目就是因為在文宣上標榜:「一個成立在新加坡的中文劇團,成員是來自各國的表演愛好者。團長簡培如是台灣人,我們曾在2012-2014年間獲得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贊助支持,舉辦『理想國計畫』,邀請各地藝術家開設工作坊並共同製作售票演出。」其中的關鍵字「新加坡」,就是我挑選這個節目的最主要理由。

開場的群舞,在形體設計、服裝造型、表現的氛圍及意涵,模糊不清,稍嫌潦草與重複,主題並不明顯;和表演空間及動線安排,應有關係,當近三十名觀眾坐在日式房子的地板時,其實所剩的表演空間已經不多,狹小擁擠的空間中,表演者頂多只能揮揮手臂,扭點腰、擺點臀,但卻看不出美感或設計之所在。

兩位女主角所扮演的,看起來應該是對表演工作有興趣、四處在找表演機會、表演經驗尚稱資淺的年輕演員(簡欣如飾),以及已有些職場資歷的社會女性(黃韻潔飾);在幾次因求學、工作變遷而搬家的過程裡,竟因緣湊巧,都承租到不同房子的隔鄰房間,但卻從沒有什麼機會見面,彼此只是以「聲」會友,沒什麼進一步的交情。

唯在彼此都經歷了工作與感情上的挫折與困擾之後,兩人藉彼此交心的機會,竟得在再度搬家前夕,可以見面好好聊聊,卻也在這個時候,兩人才彼此確認,甚至才發現彼此愛上了同一個人,且早已是幾次三番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隔壁室友了。但可惜的是,整個故事除了最後這所謂的恍然大悟的「巧合」之外,單薄與粗略,幾乎沒什麼值得期待與驚喜了。

觀賞上,幾乎沒什麼美感或藝術上的愉悅,信手捻來,像是:部份表演橋段想跟觀眾互動,但卻做得有點刻意和勉強,有一次還借白先勇的《臺北人》書名(多半只是消費),來嘲弄(也自我解嘲)觀眾的不太參與,令人覺得有點不舒服;兩位女主角的口條,有點刻意地耍可愛,經常找不到如此口條表現的理由之所在(不太容易分辨誰是老女孩?誰又是小女孩?);竟然就讓一位觀眾的後腦勺,擋去大半面的燈光,難道燈光設計在睡覺嗎?導演可以容忍嗎?倘若知道會如此,又為什麼要在board抬操作區的前方,安排三個明明會擋住燈光效果的座位呢(也太VIP了吧)?……等等。

幾乎連基本的概念都較為闕如,諸如此類的粗糙,不論是表演上的,或是設計上的,從頭到尾,幾乎比比皆是。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