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少年之家「夢想與實踐微型影展」活動帶領札記

文字: 謝鴻文
網站: 兒童節的派對

花蓮少年之家「夢想與實踐微型影展」活動帶領札記

文/謝鴻文

台灣音像教育行動協會在花蓮少年之家舉辦「夢想與實踐微型影展」,我去打頭陣。

第一場活動中帶領欣賞一部韓國兒童電影《哈囉!交響樂團》,以及由這部電影延伸出來的戲劇活動。

《哈囉!交響樂團》以紀錄片的形式,描述曾入圍葛萊美獎最佳器樂獨奏獎(無管弦樂伴奏類別) 的韓裔美籍小提琴家理察明基歐尼爾(Richard Yongjae O’Neill ),他的母親是韓戰後的遺孤,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長大之後生下理察,但理查卻因為種種因素與族群隔閡下,不僅沒有機會與生父親近,更飽受同學及身邊的人對他霸凌及歧視。直到他音樂演奏的天賦被發現,在外婆栽培下學習樂器,安然渡過生命中的種種磨難,成為國際肯定的小提琴家。

當他功成名就之後,回到了母親的故鄉--韓國安山,得到當地文化基金會的支持,主持了一項音樂教育計畫,開始帶領一群父母分別來自不同國家種族的韓國新移民家庭孩子,「要讓他們面對未來的挑戰,就要幫他們找到可以生存的工具。」理察基於此信念,以自身童年的經歷同理這群孩子,所以他選擇給孩子的工具就是音樂。

三個月的訓練與相處,理查真誠無私的陪伴,為每個孩子找到適合發揮的演奏樂器,更為他們找回尊嚴與自信。
在勇氣充滿豐盈的時刻,理查帶著這群孩子勇敢走上舞台,一場動人的音樂會不是夢,而是真實的發生,然後讓台下觀眾感動到淚眼盈眶,掌聲不絕。

這是很勵志的夢想實踐過程,沒有刻意煽情描寫這些孩子的悲慘處境,相反的,多著墨在他們努力向上學習樂器,以及和理查(孩子口中長得像猴子的明基老師)相處的歡笑實況。唯有如此不刻鑿,才能熨貼人心。

花蓮少年之家的孩子,初次相見,他們的禮貌與微笑都讓我印象深刻。一想到他們的家庭都有問題,父母的失職失能,使我再次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感到悲傷與反感,這天下還是有太多父母還沒學會負責任,還沒學會怎麼給孩子愛,就成為父母了,他們的「不是」,他們對孩子的虐待、殘害、疏失,無法滿足孩子愛的需求時,我們怎能要求這些孩子還得遵守孝道﹖那是多麼殘酷不仁道啊!

電影欣賞完之後,和孩子做了點討論,也讓他們去挑戰一件不可能的任務,練習用身體,以及語言去說愛。從暖身、靜心呼吸、再到遊戲,一層一層的心房打開之後,這個上午我感動的看見13個男孩,可以自然的牽著同伴,不害羞的說出「〇〇〇我愛你」。
愛這份禮物,當孩子們願意送出給同伴,其實他們自己也得到愛的回饋了。

我的任務圓滿達成,可以開心回桃園了。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