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沖繩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節觀摩札記

文字: 謝鴻文
網站: 兒童節的派對

2015沖繩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節觀摩札記

文/謝鴻文

1.
從日本觀摩沖繩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節回來,感慨還是很多。

先說城市建設好了,這些年每每出國回來,都會有種羞愧與難過的感覺,當人家社會文化各方面都在進步時,我們台灣這些年卻被政治惡鬥內耗,發展停滯,大多數的人似乎也只能耽溺在微小的小確幸中,失去追求更理想美好生活的動力。當亞洲多個國家城市這幾年新蓋的大劇院和小劇場、美術館不斷增加,從建築競圖就吸引國際目光,我們呢,各地卻在拼命蓋無用的蚊子館浪費錢而已;若不說這些大建設,光說馬路,以人為本的城市,一定會有寬敞利於行走的人行道,尤其對行動不便的老人、身心障礙者會更體貼人性,不會有機車腳踏車亂停,更不會有商家怕被停車,自設欄杆圈地,卻嚴重阻礙人行走。而街上,不會有凌亂的招牌、小廣告貼得到處是,馬路會是平坦的,不像我們永遠是坑坑洞洞,人孔蓋又多得不像話,又總是過高或過低,造成馬路凹凸不平。想想我們各地方政府官員、民代、公務員,每年花了多少人民的納稅錢出國假考察真旅遊,可是回來做了甚麼改變?

2.
批評完了,再回到沖繩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節來說。今年的戲劇節從7月27日至8月2日,有來自波蘭、冰島、義大利、俄羅斯、韓國、中國、西班牙、蘇格蘭、印尼、瑞典、丹麥、日本、德國等國家共35齣戲的售票演出,還有多個公園、車站廣場等街頭的免費演出,加上演講、工作坊、繪本展等活動。
簡單聊聊此次我看了甚麼演出:

日本人形劇團ひとみ座《賢治のカバン》,是根據兩篇宮澤賢治童話加一首不知誰寫的童詩串連起一齣戲,其人形偶與操作具有傳統淨琉璃人形的美學特色,但造型較現代,第一段偶拉大提琴的動作看來十分逼真。

澳洲Bunk Puppets《Swamp Juice》,是一齣以光影為主的偶戲,但是使用的偶,幾乎沒有一個是完形,全部是幾個物件組合而成,Broken Bones是唯一的演員,他在瞬間組合變換物件的熟練,帶給人驚喜,尤其他還多次運用自己身體的部位,如頭髮、鼻子、手指、嘟嘴的嘴唇,作為偶的一部分,看來十分有趣。更叫人瘋狂開心大叫的是竟然還有3D光影戲的設計,讓觀眾戴上3D眼鏡看戲,感覺特別有創意。
西班牙Cal y Canto《A-Ta-Kai》則使人失望,這場演出無情節可言,僅是五個演員分別手持用塑膠袋材質及其他成分製作出來的虛擬海底生物,配合著音樂,在空中旋轉飄動,雖然那些海底生物打著燈透著一點美感,可是整場演出只是如此重複便索然無味了。

韓國安山青少年劇團Mackerel《The Giving Tree》,雖然是以Shel Silverstein《愛心樹》為藍本改編,但又加入更多精采創意,比方用一根根拐杖,變幻組合成樹、馬、房子等物件,還加入了一點點韓式偶像劇的橋段,衍生出一段男孩有趣可愛的青澀之戀。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劇團是附屬在安山劇院底下,有安山文化基金會組織長期贊助,培養出來以高中生為主體的劇團,今年是他們第三次的公演。

4.

以上四齣戲主場地是在沖繩縣立博物館和美術館,兩個館是相連的,純白色的建築在藍天下佇立十分醒目。趁看戲空檔也參觀了博物館的展出,有中文語音導覽可借用,幫助我們更深入認識沖繩從考古,到成為琉球王國的歷史發展遺留下的文物。

另一個場地是沖繩市民劇場,這個劇場也很特別,所在的大樓,B1至3樓是百貨商場,4樓是沖繩歷史文物館,5至8樓是辦公室,9至10樓為劇場。我在大樓旁繞了一會沒找到劇場入口,沒想到問了一個歐巴桑,她居然清清楚楚指示位置所在,讓我順利趕上欣賞演出。

另外看了日本壺川兒童會,碰巧在我所下榻飯店對面的蔡溫廣場(位於牧志車站旁)表演沖繩傳統舞踊,看著這群孩子在烈日下賣力演出,讓人既心疼又感動,感動的是他們在為傳承沖繩傳統文化而努力。演出中,其實還有幾位壺川青年會的年輕人,也在隊伍中擔任擊鼓等角色,文化便是要如此典範相傳啊!
再拉雜說一下,這次在劇場看的演出中,每一齣戲平均在50分鐘左右,我覺得這是最適合兒童劇演出的長度,台灣的兒童劇常讓我覺得太長,卻又常得沒有看頭。其次,演出前,都沒看見劇團派出主持人要觀眾一起來倒數,這無意義的形式,真希望台灣多數的兒童劇團都能將它省略了。還有,漫遊沖繩幾日之間,不會在街上看到宣傳旗海,戲劇節的旗幟只在每個店車站出入口看到而已,人家環保簡單,不見誇張的宣傳方式,可是為何這個戲劇節可以每年吸引如此多外國團隊來共襄盛舉,各場演出的票也多半滿座呢﹖我想還是要回歸最根本的活動內涵去分析,只有實實在在的藝術紛陳,不耍噱頭,不用鋪張浪費,我們台灣要辦這類活動恐怕還得多謙卑學學。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