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生活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Messenger’s Blog

檔案資料夾中存放著一些想讀卻一直沒讀的劇本,例如童偉格十多年前還在北藝大念碩士時的課堂習作別人的生活

這個23A4篇幅的劇本描寫了因阿嬤去世而團聚的一家人,包括長年照料阿嬤的二兒子、媳婦;守寡的長媳、正念大學的長孫江慕霖;阿嬤的大女兒、大女婿,以及二女兒,二女婿。劇中另有兩個外人:與老一輩有交情的師公吳老師,和他的孫子吳俊傑,也是江慕霖的國中同學。

全劇共三幕的唯一場景在二兒子家,有飯廳阿嬤的房間廁所,屋外後院。在這間足以象徵台灣傳統家庭凝聚情感的飯廳中,可以窺見這群被迫相聚的家人們彼此之間的疏離,例如身為家中長孫的大學生江慕霖,只是坐在較遠的一旁不發一語,靜靜地聽著一切。尤為特別的是,他從第一幕到第二幕、第二幕到第三幕,始終這麼坐在飯桌前,同樣的衣著、同樣的表情」,即便第一幕到第二幕相隔了整整一年,亦是如此,「彷彿他就這樣原地坐了一整年」。這樣的手法,硬是將寫實的人物、生活般的場景拉出一道超現實的切面。

時間的設定亦自寫實而又超脫了寫實。第一幕在1990年代三月的微雨之夜,阿嬤去世當天,這家人聚首討論著阿嬤的後事。第二幕距第一幕一年整,在陰沉的天氣中,眾人再度聚首,為了阿嬤周年忌日;包圍著第一幕的死亡氛圍也逐漸地走出黑暗,轉換為多彩與輕盈的生活氣息,例如輕鬆的閒話家常、開開玩笑,談談養的狗、當兵的兒子、童年時養的烏龜。第三幕的時間「不定」,包括了過去╱現在,想像╱現實,在移除佈景的舞台上呈現出一幅更空蕩的景象。江慕霖和他的國中同學(師公的孫子)吳俊傑,聚在此地回憶家人,直到回憶結束,一切靜止。前兩幕的寫實風一到此幕,吹進大量追憶式的浪漫與夢幻。

劇本刻劃著過去也在看這段所刻畫的過去。時間年復一年的過了,追憶阿嬤的那些親戚變成了年輕一代所回憶的對象;有太多想說的話,在當時卻選擇了沉默。江慕霖這樣總結了他和這群家人之間的關係:「他曾經跟著他們,到一座遊樂園,他看著他們,不斷地玩著雲霄飛車、摩天輪,還有各種又快又高的機器。那時他突然發現──他們是如此脆弱而且生命短暫的生物。他多想告訴他們──停下來!讓時光在此停留,讓所有的問題,在我們還能記得彼此之時熱切地解決!(停頓)但當然,這只是一個無用的吶喊。曾經,在陰暗的牢獄之中,看起來那樣永恆的熱情,說或不說,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居然都像冰一樣,完全融化,不見蹤影。」

聚散離合,家人的一切,在永遠無法停留的時光中,「完全融化,不見蹤影」,只有一些重大事件(婚姻、意外、生病、死亡),化為江慕霖的家庭記憶;家人在自我的生命中來來去去,即使貌似「永恆的熱情」,在時光飛逝後,亦遙遠一如「別人的生活」。

在這份被劇作者強調是初稿的劇本中,不難發現以語言塑造人物的匠心獨運。雖然為了行文的方便而使用國台語夾雜因而損及了人物的建立,但或許在二、三稿中,劇作者會將閩南語文的書寫給貫徹到底,使人物與口氣更栩栩如生。

不敢言看懂了本劇,即便寫了上述內容。事實上劇本有幾處在反覆推敲之後仍令人費解,難以施加邏輯性的因果關係去釐清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然而,在一知半解或者不求甚解之間,透過台詞所捕捉的浮光掠影,這場別人的生活總會勾起對於家人、親戚的聯想,想起日復一日尋常的、重複的生活,想起自身與他們的關係,以及曾經發生過的那些美好與不美好的家務事」,同時,在新年方過數日的今朝,感到時光的流逝與被沖淡的記憶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