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節–社會價值觀的顛覆,還是一場嘉年華?

文/多明尼克

『胖節』的策展名稱簡單明瞭、討論個人身體與社會價值的矛盾。例如有些女性買不到大尺碼鞋子的時候,頂多有些嗤之以鼻–『哼,這尺碼做得太少了吧?』但情況換做買不到衣服時,內在不由得升起羞恥感–『果然是我太胖了啊。』這股羞恥感從何而來,是社會的價值觀、集體單一化的審美觀.,不斷驅策內在自己不夠好,不夠完美的因子?還是身體沉重的感覺所引起的自我厭惡?

策展方在節目單上面,也同樣丟出了這個大哉問:胖究竟是健康問題,還是一種社會歧視?預期六個作品會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不同層面的探討。每個作品各有亮點,許多演員也有精彩的表現,然而六個作品集結成為一個策展,沒有給出脈絡引導觀眾如何從這六個作品交互辯證。

第一場上半是楊乃璇的「胖胖交際場」,場景設定為生日派對,特別能彰顯人與人之間如何彼此看待與交流的地方。胖的人、瘦的人在交際場中如何互動,在這個空間當中,的確提供觀眾觀察的絕佳選擇。全劇沒有語言,一群身材標準的年輕人們,動作一致、沒有表情,不太確定他們的角色意義,總之他們應是被設定成多數人,所以他們個體的面貌不清楚。這個情況下,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就剩下身材比較豐腴的女舞者和胖男孩了,胖男孩,在表情和動作上表現豐富生動,其中的轉折層次分明,所以他的心境呈現很明確。但後半段女舞者獨舞的時候,動機和意義相較之不明顯,所以最後並沒有太多感動。

第一場下半是張臍米的「打腫臉充胖子」,場景設定為電視節目攝影棚,觀眾就成為錄影現場必須與節目互動的觀眾。擂台與錄影現場的設計,一開始令人眼睛一亮,體驗小劇場有趣多變的觀看與互動方式,但節目錄不下去之後,場上三人關係丕變,甚至連身份都跟前半段不一樣了,中間卻沒有經過轉場,這樣的設計令觀眾很困惑。下半場演員們彼此咆哮,呈現「打腫臉充胖子」隱含的暴力和虛張聲勢,讓近距離觀看的觀眾相當不舒服。令觀眾感到不適,原來是個很好的機會,可以進一步反思,為何創作者要這樣做?但是它背後其實沒有提供教人深思反省的觀點時,就剩下不舒服了。

第二場上半是「憂鬱少年pi鬥陣的奇胖漂流」,演出一開始即要求觀眾戴上眼罩,然後整場節目的4/5以上觀眾都是看不到的,只聽到一些零零散散的對話。我覺得這像是在懲罰觀眾,而且和胖節的主題沒有關聯,男演員說:「這樣你們就看不到我胖或是不胖了。」這跟胖也沒有太多關係,反而剝奪了觀眾看的權利。僅提供一個『為什麼我們那麼依賴看?』的薄弱觀點。

第二場下半黃郁晴的創作「心頭肉」,巨大的人偶與人偶中的演員、還有另外兩位從浴室、從被窩裡出場的人,展開了一場虛實相間,神秘的女子單人房奇幻之旅。胖人偶在房間裡上傳部落格文字,用美圖軟體修改自己的臉,可愛的外型和動作,帶出時下許多年輕女生所流行的生活與價值觀。對於胖的排斥感與罪惡,對於瘦與美的追求,普遍存在大眾的身體裡和心裡,最後一位胖胖女演員用輕鬆自在的態度,讓胖這個沉重的概念得以解脫出來。這是一個觀察細膩且完成度很高的作品,創作者對於胖有自身的洞見,漂亮的轉化在作品中。

第三場上半「體脂家庭代工factory」,結構本身起承轉合清楚,穿插許多創意且驚喜的超現實小橋段、對白幽默,觀眾看得開心滿足。兩個同居室友的對話,除了展現一般人對胖的焦慮,也衍生感情的追尋,如何不被「擺脫孤單」「終結單身」所詛咒與迷失,做自已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胖不胖根本沒有那麼複雜。創作大膽且細膩,唯一比較僵硬的部分是,許多平常的室友對話,不知為何情緒過重,有一點太過用力的感覺。

第三場下半–「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胖背山」,幾乎沒有台詞,兩個胖胖演員一直像小孩子玩家家酒的感覺,觀賞的當下不大明白這樣呈現的用意,持續觀賞下去,內在所有的語言都消失了,會為場上的兩名演員而感動。充滿善意的作品,許多分別隨之消融。

整體說來,創作者各有對於胖的觀察、拿出創意在這個主題上展身手。不過全部看完之後,覺得社會辯證的部分比較稀少,若僅是以「胖」為一個嘉年華的話,倒是蠻有趣的。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