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桃花源》

作者:海牙

《暗戀桃花源》
時間:2006年9月7日
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表演工作坊&明華園《暗戀桃花源》

這齣戲也是傳說中的「經典」,今年已是第四次重演,之前對它的印象似乎是看過電視播過,印象中有個金士傑,and戲不太好看。以上,是我「幼小」心靈的印象…。

票價稍貴,700還坐在3F,不過總歸是該看的戲,說什麼也是得買。

整個演出,其實我是不喜歡的,也不是它不好,而是我很少被感動,更甚而是「冷冷地」看著它演!

這樣的「經典」其實更讓我訝異,我以為會非常精彩的,劇本、演員會幾乎無可挑剔。但結果並不是如此,我失望了。

Why?
一個原因可能是錯誤的期待,一個原因是跟演出的人員有關。

也釩e人所說的經典並不見得真的會博人喜歡,你看康德、尼采etc.,有多少人懂?前衛藝術又何嘗不是如此!《暗戀桃花源》並非可與之比擬,但卻代表了藝術賞析的開放。

《暗戀桃花源》要說的、要玩的也釩雃h,但至少觀賞當天我並沒有被取悅。—即使明華園的《桃花源》真的非常有趣!

雖然我對賴聲川導演極度不熟,但他給我的印象還是跟當天《暗戀桃花源》給我的印象極端差異。是錯誤的預期與認識嗎?

《暗戀桃花源》講兩個劇團搶場地排練的故事,劇中劇的安排的確很棒,但總覺得不夠順。《暗戀》讓我覺得太沈悶,而《桃花源》又太過搞笑與俚俗,兩者之間極端差距,卻沒有被「巧妙」地被接起來,我想,這才是我不喜歡的原因吧。如果它的接的更好,我想我應該會很讚賞這部戲。

對我來說,《暗戀》說一個過去年代的故事,卻又說的不夠動人,只顯現了「悶」與刻意營造的「時代感」。即使我知道導演要幹嘛,但還是很難被感動與說服。不過這也是導演刻意要表現的時代感,至於悶,或閉O我的年代跟導演差太多之故。Who knows!

《桃花源》則又太過俚俗到我很難「笑出來」,觀眾是被大量地取悅了,但難道戲只要做到「取悅觀眾」的層度即可?那麼何不回家看綜藝節目或肥皂劇即可?不過我相信這樣的表演對釵h苦悶的上班族而言,應該是很大的調劑與娛樂…。

演員的表演,也是讓我抽離的一個因素。不管是江濱柳、雲之凡,或者是江太太、導演、護士,總覺得角色刻畫不夠,應該動人的場景,我卻無法被演員的台詞與動作感動,這是很可惜的!如果再多那麼一分,或部A我就會被感動了,而不是冷冷地在看演員們演戲、念台詞!

舉 例來說,我坐在3F,舞台上的人物表情小如螞蟻,自然「聽」台詞就變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我是不知道之前的金士傑的江濱柳如何,但就2006的江濱柳來說, 他的「說詞」奶O顯然還不到火候。有時,實在讓人聽不出江濱柳部分台詞裡該有的情感與其他。在《暗戀》這樣重要的江濱柳、這麼重要的表演詮釋,沒有到位的 火候,怎麼感動人心?全憑觀眾自己想像與投注感情??而劇場小天后徐堰鈴,她是江太太,但更多時候,她還是徐堰鈴。

不過,此戲讓我最受不了的還是明華園的《桃花源》吧。雖然我佩服原劇的創意,但還是受不了明華園的「金光」歌仔戲。(我不知該如何稱之,就姑且這麼稱吧…)

以前總聽前輩、老師提到傳統戲曲的總總(用字遣詞、曲調etc.),第一次有這樣深刻的感受—關於戲曲的發展,關於它的類型,關於它的表演…

觀賞時不禁讓我想起某些歌仔戲團的精緻性,明華園的「金光」確實讓我難以忍受。

有時事諷喻、有乾冰、有吊鋼絲、有毛象、虎、做奶j型道具製作。當時我不禁想:為什麼將錢花在這些無用的道具上?是,它有非常棒的視覺效果,but so what?飽了明華園的荷包嗎?炒了明華園的名聲嗎?(但弔詭的是我也相信明華園並會不因此而大賺,so??)

好吧,我承認我是很中產階級、也很菁英式的觀點…

我只是不喜歡明華園這種風格。
或陶o也不關明華園,只是個人喜好的問題。
(不過這邊說的就只個人喜好而論,沒啥優劣區別。你能說跟費玉清跟楊烈的歌聲孰優孰劣嗎?本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強!至於歌仔戲的表演優劣則留給戲曲學者跟專家去評判吧。)

而如果這樣的方式可以吸引更多人進劇場,好吧,那也沒什麼不好…
這齣戲,我看到賴聲川導演很大方的將戲臺讓給明華園,是我的錯覺嗎?不知前面幾次搬演,是怎樣的效果與比例?

《暗 戀桃花源》還是看到有導演的企圖心,只是,可否深耕一點《暗戀》演員的詮釋、《桃花源》少點過於誇張的橋段?屏風總是讓人落瓷A不只是因為它的灑狗血方 式,更因為它「夠」催情,所以能讓人避不掉地落瓷C而丑之所以難,不僅是因為它的笑,更因它笑背後的苦與酸。陳勝福的丑很棒,但我實在無法接受明華園的金 光and春花一角的表演。

看完2006版的《暗戀桃花源》我是失望的,也更好奇之前的演出版本倒底是怎樣的光景?為什麼觀眾一片好評,我卻是一點都笑不出來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