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約會》

作者:胡仰華(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學生)
日期:2007‧5‧17‧1930
地點:敦南誠品B2藝文空間
團體: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這是一個不錯的發想,從不同小片段來闡述女同志在各種不同的約會裡反應出不同年齡裡所關切的問題。從近期的電影「巴黎我愛你」、舞台劇「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我們可以發現似乎一個一個的小故事、一段一段的劇情似乎成了現代人可接受的口味。大眾已不再只吸收長的劇情故事,短篇小品在這陣子扶搖直上。或部A這正反應著台灣社會的社會狀況:忙碌、沒有太多時間看完長篇故事、電視頻道的多樣性等等。所以,當這劇本出現片段式的闡述女同志這議題時,我就覺得它似乎已經抓到一半觀眾的胃口了。

導演在處理演員上我覺得挑選的很恰當,可能多半都是認識的人,也多半從自身經驗出發。讓我們觀眾在看戲時,很能夠在第一時間內進入演員所扮演的角色中。另外,在看這齣戲時有一種輕鬆與舒服的感覺,或閉O因為導演有讓整個導演組形成一個良好的團隊關係,使得觀眾可以很自在的在劇場裡看這齣舞臺劇的原因吧。

舞台設計部分這次把觀眾席放成L型,表演區被L包圍,場上則大致分成三至四個區塊作為表演區域。這跟我剛剛提到導演的一段一段故事性的結構看起來,舞台這部分有和導演的詮釋手法相同,所以在觀看時,不會覺得只有單一區塊,其他區域暗很不能接受,反而因為表演區域位置的不同而出現了小品故事性的結構。燈光在這次的處裡上,就我看來覺得看似很簡單卻很飽滿,往往在不同段落時,燈光的氛圍幫助了這故事被描述時的感受性,並建立出完整的空間感,是一個不搶焦卻很實在的設計。服裝部份,就符合現代人或角色的本身衣服,沒有特別突出,也沒有特別不好。

這次導演找來了十七個老中青三代的女性出現在舞台上。這是一個談論女性的故事,所以老中青各有各的代表人物在。從這齣戲的票房爆滿的狀況看來,除了導演魅力外,這十幾位演員們也不惶多讓。聲音表情部份,這幾位演員表現的都恰當好處也處理得宜,不搶彼此風采,儘管各自樹立風格卻讓整齣戲的建構在一個相同的基準點上,這次很難得的。在飾演上面,老中青三代各司其職,儘管有年紀上有落差的也都把角色拿捏恰當,我個人覺得演員這部份是不錯的。

《約會》演完後,我聽到同學間的討論,多半都是覺得戲好看,但如果本身是女同志一定會更愛這齣戲。我也感同身受,我看這齣戲時我覺得好看的是人類情感的流動部份,那就是這齣戲帶給我最大的感動來源。這是劇場裡難得在講同志卻講得舒服平靜的一齣,它並沒有逼迫我們一定要給予什麼樣的結論或一定要認同之類的強迫性戲劇動作,它反而只是在反應一種情感,一種人類與生俱來就有的情感,而情感這東西是沒有界線的,只是媒介的不同罷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