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傳奇劇場《水滸108》

水滸一零八作者:Tiffany
部落格:Tiffany夢遊仙境

舞台京劇
2007年10月8日
城市舞台

吳興國真敢玩!
******
先講文本的結構,次講人物設計和分析,然後講舞台設計,接著討論跨界借將(所以會寫到音樂設計和舞蹈設計),最後是服裝設計和燈光設計。

當大家都在愈寫愈少字的時候,我近來反倒愈寫愈多字了。好奇怪,不會是老了所以愛唸吧?!)如果本篇字寫太多,跟國光《快雪時晴》的比較感想就放到國光那一篇好了;如果寫的下,那就在這邊點點。

【文本結構】

本劇從原著《水滸傳》挑選幾個段落做呈演,除了第一場是總開頭,其他各場劇情段落的結合點都在於「某人被某事逼上了梁山」,因此各段落就是在演那個“某人和某事”。

也就是說,除了第一場總開頭在講這108條好漢的由來,第二~五場就在各自陳述各人的人生關鍵轉折。

so第二場是「林沖因美妻被奪、本人被削職+被冤獄+被流放+被暗殺,而被逼上了梁山」,林沖這個人可真是整個故事裏人生波折最大、遭遇最酷暴的一個可憐人。

第三場是「押運官吏楊志,因上貢朝廷的生辰綱被人劫走,回去不能交差,可能還會掉腦袋,所以被情勢逼上了梁山,化官為盜」這個人也蠻無奈的,但追究起實際情況,似乎是被盜逼上梁山的成份更多,若說是官逼民反,則會有點牽拖。

第四場是「官員宋江偷偷掩護梁山好漢的事,不小心被二奶閻惜姣知了情並加以威脅,為了自保只好殺了閻惜姣,但犯了殺人罪結果也只能投奔梁山」

第五場是「打虎英雄武松為報兄仇,而殺嫂,犯下殺人重罪,只好跟宋江一樣往梁山投奔」

第六場,T小妮自首,我現場真的沒看懂,sorry。

人肉包子的孫二娘很有名,可是我只看到她與武松一行人的衝突,沒發現跟前幾場相似的連結點,似乎戲在這段脫軌了?!那個串連各場各段的軸線好像在這邊斷掉了?(不過我想應該是我眼拙心笨沒look到)

猜想會不會是在說像孫二娘(很反常的悍婦)這種“屠宰男人”的行為,已等於是被逼上一種形態的梁山呢?!

【人物設計和分析】

〈說書人〉

說書人的角色,是劇情和人物的引導及轉折,而且本身也是那條軸線。

但這條軸線不是穿針的線,而是穿書的線。

古冊有一種裝訂法,看過吧?就是用線縫那書冊的側邊,這個說書人正是給我這個感覺。書軸線跟書是同體的,他可以說是在書內,但又可以說是在書外。他好像站在邊界上旁觀,但統籌全局的卻又是他。

既然這個說書人就是那條固定書冊的縫線,當他最後把書那樣往空中一扔,書頁全散了,散在空中飄盪,就代表書軸線抽走了,今天到這裏暫止,請靜待下回再續。

換 句話說,說書人(那條書軸線)今天跟大家講這五個人的五個故事,用的是他的邏輯和整理做的編排。當他散戲時,那五人五事沒人做統整(因為緊糾著五人五事的 書軸線下班了),所以就散成了片片紙頁,化入尋常民間(意即民間滿地都是這樣的人和事,隨便信手拈來都嘛是。厚~真可怕的年代,真可怕的國家)。

〈林沖〉

林沖英雄蓋世的人才,偏偏家裏的美嬌娘被皇親國戚的上司覬覦到,為了搶人家漂亮老婆,鬧得他降級削職、冤獄莫白、苦刑加身、流放邊境還嫌他不夠慘,派人沿路施虐暗殺…。林沖簡直等於“悲憤”二字。

以前曾討論過寫正派角色的方法(自己忘記是哪一篇了),像林沖的性格比較單純,所以就要用很多的事件去堆砌他。假如林沖本身性格很複雜(比方說像曹操),或很強烈(比方說像鍾馗),那他本身就會生出很多意料之外的波瀾,較容易寫得鮮活。

〈宋江〉

宋 江是一枚很謹慎的老江湖,黑白兩道都吃的開,但栽在年輕嬌縱的二奶手上,把封通賊信證落在她屋裏。委屈下嫁還被冷落的閻惜姣不滿宋江很久了,這回就趁機要 求分手,並逼宋江出奔天涯。宋江的事業心很重,所以一向謹言慎行,他在黑白兩道經營了那麼久的人脈網絡,要他一朝全部放棄,真是要他的命,還要一輩子都受 閻惜姣的威脅,想到就嘔。

閻惜姣太年輕所以很魯莽,她抓到宋江的致命點卻抓不準宋江的性情,才會錯把一手好牌打壞了,那雖然是她人生 的轉機,但也是危機,她太過招搖的宣洩隱忍許久的怨氣(其實她台詞裏陳述的際遇還真夠令人同情,只因為關鍵時刻受助於宋江微薄的金援,就不得不以身相許, 很廉價的定了終生。之後被宋江冷落就算了,還要被對方的朋輩訕笑輕視,被講一些有的沒的),忽略了凡事還沒成定局以前都還有變數,愈臨近關頭愈要小心,小 不忍則亂大謀。

老成穩重的宋江本來認為忍一下就能拿到索命信、逕行銷毀,所以他一路退讓都是想用最小成本得到最大效益。但當閻惜姣不 知拿捏進退的時機點,使他被她勾勒的險境幻想給逼出殺意來,那他就不覺忍讓還有什麼意義,反而覺得要殺了她才可能永遠安心。宋江殺姣演的就是“兩難”二 字,然後“兩害相權取其輕”。

這讓我想起台語有句俗話說「草螟弄雞公」,宋江果然被草螟姣鬧得心緒大亂,以致失智了一下,殺了草螟 姣,他若有空有心情仔細再斟酌一下,應該有更好的法子搞定草螟姣。宋江那時會殺閻惜姣是因為他只來得及想到第一層(通敵是死罪,所以他才一定要銷毀信 證),完全還沒空想到第二層(殺人也是死罪)。結果他殺掉閻惜姣才去想到第二層,最後害自己只剩“死路”or“梁山”兩種選擇。

〈武松〉

本劇的武松身邊總跟著一隻老虎,是他喝醉了上景陽崗親手打死的那隻。又奇怪又好笑的緊,因為牠好像很了解武松一樣?!武松想幹嘛或想要什麼東西,老虎就去幫他搞定或幫他弄東西來,好像他的知音一樣,他們兩個的互動一直有種詭異又好笑的氣氛……

我覺得這隻死後一直跟著他的老虎,其實就是武松自己吧?

老虎,武力強大、人見人怕,是“武勇”的象徵。

武 松打死老虎,也就是打死了武勇,他打死了自己的武勇嗎?有可能的,他自從成為打虎英雄,就被封了個不痛不癢的小官,也被剝奪自由常調去做些維持秩序的工 作。本來在打虎之前他還有可能立些什麼豐功偉業,但自從打了虎,他今生最大的功勳和本事就以“打虎”為屋頂,再難以往上騰越,開創新格局的勇氣好像變得無 用武之地,無意間就把他未來的可能性都定格在那一刻,感覺有點得不償失。

潘金蓮,人見人愛、又不甘寂寞,是“情慾”的象徵。

血氣方剛的武松殺了潘金蓮,也就是殺死了情慾。

他殺她主要是因為“潘金蓮背德跟西門慶出軌,並且謀殺親夫”……

他們叔嫂之間有無愛戀或曖昧?

各家眾說紛紜,各劇作也總是各自表態。

本劇的叔嫂之間,則似乎寫的有那麼點意思,武松一枚血氣方剛的年輕小伙子,跟潘美女家居生活都能謹守叔嫂禮儀,是有感覺,但見今生無緣無份了,所以只釀在心裏存著,誰知竟有人越了矩?!原只敢存在心窩裏釀著的,便走味成了酸醋……

究竟武松是為兄殺嫂?還是為己洩恨?或心虛的自裁?或以上皆是?

〈楊志〉

超無辜又超無奈的一個人。

原本是行事很謹慎的一名官吏,因為押運的貢品被梁山人用計劫走(其實他從頭到尾不為所動,軟硬都不吃,可惜屬下們意志動搖、被藥酒迷昏了,才會使楊志陷入寡不敵眾的窘境),楊志為了保命只好加入才剛洗劫他的人,由官變盜。

其他各場主角,林沖、宋江、武松、孫二娘都很有名,只有楊志以前我從沒聽過、也沒看過,第一次曉得原來有這人這事,好離奇的遭遇──最謹慎冷靜的人,卻被最糊塗的事給逼上梁山。

〈孫二娘〉

孫二娘雖然是女性,卻跟一般女人完全相反,慓悍到可以吃男人的肉、喝男人的血,是一枚超現實的角色。她不可能天生如此,就算是性烈之人,也必是曾受過極劇烈的刺激,才轉了性情。

so 沒舖演孫二娘的人生轉折,劇情就會跟前面幾位兜不到一起,而顯得突兀多餘。而且孫二娘的人物性格也會因此變得面向單薄,我們都知道其他四個角色的人生關鍵 轉折事件,也知道轉折前與轉折後他們的性情變換有多劇烈,更知道他們被逼上梁山的痛苦和為難之處,但對於孫二娘卻只知道她拿食客做人肉包子在賣。

建議應比照前面幾場辦理,演出孫二娘的轉變關鍵會比只演出她的悍,來的較好。

【舞台設計】

近來舞台設計者愈發進取,本劇顯然也是先了解文本後,才去做的設計。猜想也有可能是各製演單位開始會加強與舞台設計者做深度溝通也不一定?!

本劇講的是一群被淒慘命運逼上梁山的人,故事既然狂暴淒冷,舞台也就會跟著狂暴淒冷,彼此相得益彰──這是之所以喜歡,也之所以不喜歡的緣故。

舞台色系幾乎是整個的慘白,意寓:慘白的人生,慘白的際遇。

一坐下就先看到那條伸展台似的長道,心裏想「天哪!這一條台子若跟故事沒關係,一定會被人家罵吧?」戲一折一折的演,才知原來它不只是花招,而就是主角的載體。

一條路,一條通往梁山的無奈路。

伸展台般的長道,就是那條不得已的人生路,只比絕路好一點點的梁山路。每個走過它的人,都是被情勢逼迫到絕境了,這是這路不曲折、直直通往梁山的緣故。

彈簧床是繼長路之後,我最喜歡的擺設。

彈簧床在京劇裏是很跳tone的東東,對照劇中每一位角色跳tone的人生際遇。

每一個人原來都是好好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卻不料遇到突發狀況,還又嚴重到完全無法救場,使他們原來的性格、對世界的想法、對未來的期盼和定位…都因此產生巨大轉變,人人衍變到莫名其妙非上梁山不可,若套“青雲直上”的句型一用,就是“梁山直上”那麼跳tone。

那梁山在哪裏?

對那四名男子而言,那片斜坡就是梁山。

但對孫二娘而言,她的攤子才是她的梁山。(所以每一人都在本劇演繹著他們的“變故”,只有孫二娘已經“變完了”,才會建議孫二娘一折最好做個調整,方合題旨)

孫二娘那個霓虹閃亮的攤子推出來,效果超好!

惟看起來比較像豬肉攤,不覺得像包子攤。

(其 實喔~請仔細回想一下,不論古裝戲或時裝戲,只要一提到人肉包子,佈景設計都會選用“豬肉攤”的風格,而不是應該的包子攤。因為他們想要用視覺去勾勒那個 “驚悚感”,請觀眾直接看著肉想著肉,若是看包子和包子餡,腦子要繞個彎才會想到肉,驚悚度會降低,因此眾家經過效果評估後才會紛紛捨寫實、就意識)

右邊那座高台看起來好討厭,但它本來就是想要讓觀眾討厭的,因為會站到高台上的人,若不是被害者,就是加害者。高台的統治者跟人民距離遙遠,總是把姿態擺得高高在上,驕傲的欺凌弱小。

But高台的線條仍略嫌硬直,看起來像古希臘或古羅馬的議事堂,沒有絲毫中國味。

有時是門、有時是屏風的連鏡,跟整個大白舞台搭配起來,會略嫌新潮。是不是就用紙屏風較好?

【借將】

〈編劇.張大春〉

這人從小說界、散文界撈過界來搶飯碗,沒什麼天良,不能太稱讚他,以免助長他的囂張後又不知要去哪裏作亂(開玩笑啦,呵呵)。

寫慣了白話文的小說家,跨界來寫戲曲的例子不是沒有,他們的優勢在於會帶新結構過來(沒說一定好或不好,但結構的經營意識會很清楚),but很多會因不熟或不屑於戲曲語言音律之美,而犧牲這一塊,變成散文化戲曲,就一個字:怪。

怪在哪裏?

舉例說明好了,現在有很多歌唱起來並不像是“唱歌”,而是“唸歌”。真的唸得好的,會有韻律感,也可以算是一種唱法,即使是經誦梵唱,都有韻律感的耶。但失掉韻律的就會變成雜唸、蛇蛇唸。散文化戲曲就會那樣,自動放棄戲曲最強的一環。

戲曲這種表演模式,最特殊的是“音樂意識流溢”。

不只唱歌有,連說話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也都有音樂意識。

韻律是音樂的要素,不需要嚴苛龜毛到每句押韻,或每句對平仄,以免因小失大。但要唱唸出來有趣味或韻味,也就是能回歸口語才合宜。

張大春先生最令人驚豔的是以散文小說家的身份,寫出了道地的戲曲辭藻,沒有犧牲掉戲曲的音樂性。尤其是說書人的台詞,精要且簡鍊。

惟孫二娘一折,建議寫“變故和變ing”,捨寫完成式的“變”。

〈曲藝.林文彬〉

有機會應聽聽林先生用竹板快書說《西遊記》或《水滸傳》,會被他引領進一個妙趣奇情的異想世界。

以往只見他在故事外講述,包括他在模擬劇中角色的演出時,仍會知覺到他是局外人。但這回他一會兒在故事外,一會兒真的進入了故事裏面。

單弦評彈、竹板快書、京韻大鼓……身兼數藝以外,還身兼數職(以局外人立場佐附局內人情志),加上多年積攢的個人魅力和沈穩台風,出色表現既搶眼又搶耳,真是累了他、過癮了我,哈!

〈聲景.周華健〉

最冒險的是這部份。

一直以來,漸次發覺戲曲觀眾對於“聽覺”的適應力最低,每一回創新曲調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適應困難,總要多磨幾次耳朵,才能漸漸被他們認同和接受。但一出現他們聽慣了的曲調,他們的耳朵會歡呼。

反而是在“視覺”上的各項創新和實驗會比較討喜,至少至少會被肯定其用心。

五官裏以“視覺”為新訊接受度最寬廣,其次是“味覺”,再次是“嗅覺”,最狹窄的是“聽覺”。聽慣的和聽不慣的,在心裏頭就是涇渭分明。比如慣聽詩一般的老歌聽眾,他對rap的接受度大概在B1(比地面低的意思),但慣聽rap的聽眾,他對聲樂的接受度大概會到B2。

所 以說最冒險也最難討好的總是“聲音”這部份,若得了新觀眾的心,就失了老觀眾的意;若入得了老觀眾的耳,就被新觀眾嫌是老東西。我有在幫你們想解套,想來 想去,恐怕只有“好聽”兩個字可以打破一切桎梏。如果好聽,就會被搶著認列:「對!這是我們家的東西」並引以為傲;如果不好聽,就會被推出午門斬首:「這 不是肯得基!」

周先生此番採用半武俠半搖滾的複合音樂來做陳設。

跟別人比起來,我的聽覺range算寬的,所以問我會不準。但好不好聽,我是持肯定的。江湖風、武俠味的詞曲,不論寫或唱,一直都覺得黃霑先生格外特出,這次令我覺得有另出一系的感覺。而且張先生在歌詞上的江湖風和戲曲味,都有抓到,也有相互輔佐之效。

惟主曲音樂都是先錄好再放的,會有斷掉斷掉的感受,跟一般現場演奏可以直接順連情境音樂,當然感覺就有差了。

〈編舞.林秀偉〉

林秀偉小姐雖然是當代傳奇劇場的自己人,但她涉及的區塊並不屬於戲曲,所以還是算借將。

林小姐擅現代舞,最大的好處是肢體會有思路引領。

這次使用了街舞元素,實驗後出現勉強僵直的突兀感。很建議只納用街舞的“概念”,勿全盤納用其“形式”,或至少是經過轉換的形式。

其實京劇的身段程式是個寶,更是張保險單。(註)

又,身段程式都依據某戲的某角色量身打造,有些可以適用同型角色的多種情況,就會歷經歲月洗鍊後去蕪存菁,成為套式在多齣戲裏流竄通用。

京劇最可取的優點是:會為不同行當的性格特色量身訂做身段及聲段。

這項優點至今擴衍為優勢,仍為其最豐盛的財產,並不時嘉惠到不同語系的地方戲曲(有典範可供參考,或根本全部搬過來照演)。

本劇的劇情確能跟街舞“非主流的叛逆性”和“自我陳述性”牽扯上干係。惟可惜編排時用的是一式的排舞,雖然有京劇身手的演員們跳起街舞來輕鬆又嗄嗄叫,但兩種肢體語彙的優勢都犧牲掉,結合後並沒有呈現出1+1=2的期望值。

建議仍保持街舞概念,但改採用京劇身段程式“量身訂做的模式”來做,結合的效果應能比較優。

舞蹈設計是接在音樂設計之後的動作,既然音樂設計都那麼冒險了,舞蹈當然更!T小妮沒有覺得一號作品實驗失敗,只是覺得可以玩二號作品看能不能取代?!

【服裝設計】

優。別出心裁。

尤其欣賞武松、魯智深、阮小二五七、孫二娘和三名隨時隨地會變身的小卒…這幾枚造型設計。

惟穿網襪踩矮子樂那個小旦造型,我個人消化不良。

【燈光設計】

在排舞時,人物的臉都黑掉了,建議沿著舞台貼地添加數枚燈具做補光,會比從上方補光來得有效,且不會因過亮而反白。

燈光設計出現霓虹閃光,不斷閃爍及變換色彩,沒有救場,反而助紂為虐。

以上,講完。

因為字太多,所以跟國光的比較就放國光那篇好了。(等我們家公演完再寫,拜託~)

假設那篇又寫的太囉嗦,那就會另起一篇。

送【節目單設計】

當 代傳奇劇場的節目單設計每次都很好看,這次的設計我更是特別喜歡。不論圖文的視覺風格和意識流、紙張質地、甚至是尺寸大小和裝訂方式都精緻且恰到好處。還 大方擺了我戲後會最興味看的創作思路、服裝設計圖稿,猶記當年《金烏藏嬌》的節目單還有放舞台設計圖稿,真是好~~~

記得以前國光劇 團曾在《王熙鳳》一劇演出時弄了個小型展覽,將舞台設計圖稿、服裝設計圖稿、劇本草稿、製作會議紀錄、排練紀錄……擺了一桌子。我在那桌前晃來晃去,留連 不去……因我對某東東一產生興趣,就會對它“從無至有”的整個過程都感好奇。人說「風從虎,水從龍」,那時本虎還真想捲一道龍捲風,將整個桌面都捲走…呼 呼呼~
******
註:劇藝原創者很希望自己創造的劇藝,在換了演員後還能保持一定的呈演水準,所以會努力將各角色和各劇情的呈演 方式給定規下來,連什麼角色唱哪句歌詞時要做什麼表情、用什麼嗓音、分幾個層次、穿戴什麼服飾髮飾……連哪邊要使眼色,哪裏要嘆口氣,都一一非常嚴密的龜 毛規定。若此劇此角色有幸遇到有天份又有努力的演員,將能據此穩固基礎更上層樓,賦予個人的藝術神采;若遇到沒天份但有努力的演員,就可為此劇此角色維持 相當程度的水準擔保,所以說嚴格的身段程式是張保險單。這是很有先見之明、很有為的傳承利器,其細膩講究的水準,至今無其他表演藝術可以比擬。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