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ctor 鬥激演了沒》


演出團體:路崎門
演出日期:2008.01.24(四)-2008.01.27(日)
《i-actor 鬥激演了沒》兩廳院售票

[不專業記者:王瑋廉]
搞小劇場的,是否隨著年齡的增長,就象徵著離劇場越來越遠。許許多多的人,在學生時期進入劇場,然後益發熱血之下成立劇團來搞,之後,就等著離開。看路崎門在劇場走排新戲《i-actor 鬥激演了沒》的時候,我不時想到自己以前。
路崎門劇團,我問有沒有申請補助,他們說連立案都沒有。那怎麼辦?就壓低成本,全靠票房。我問票房好不好?他們聳聳肩又搖搖頭,好像想要好又似乎不很好。沒有補助,還在牯嶺街小劇場,還上兩廳院售票網,很敢。

一個舞台,四個演員,一張沙發,四張椅子,大家輪流扮演,講故事。開始,設定是在一個audition的場域,但之後,跳進了每個角色自己的故事。四個角色有著四種典型,就像《小王子》書中,不同的星球住著不同典型的人。這齣戲,小王子似乎始終沒有被「演」出來,卻一直在訴說那些住在不同星球上的「平凡人典型」。可是每個「平凡人」,都想要扮演成可愛的小王子,只是「…想做一個好人,對不起,先問問你自己是不是一個好演員。」

戲的開始,四個來「歐角」的人合力講了《小王子》的開始,然後小王子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四個人在自己生活中的扮演,在職場、在情場、在家庭、在各個情境中的各種社會角色之間,如同路崎門上一齣戲《再校生》一樣,凸顯著教育的壓制,以及自我的遺失。戲的結尾,四個來「歐角」的人卻合力講了《小王子》作者聖修伯理的生平,從聖修伯理小時候開始描述,直到他中年時期,在某一個晴朗無雲的天空中永遠「消失」。

導演說,當初會找《小王子》作為題材,純粹只是因為去年八月法國小王子的音樂劇來台演出,因此,用「小王子音樂劇」來作為戲中的autdition,只在凸顯大家是要「歐」一齣很屌的戲而已,結果沒想到《小王子》一書和自己所要討論的議題,竟如此巧妙地呼應。導演說今天演員演的比較悶,本來戲的前半應該很好笑的,但今天沒走好。

其實,我想說的是,就算戲走好了我也不會笑,因為有太多時候,我是如此無感、冷漠,坐在眾人的哈哈大笑之中,太多時候,我知道我已經與當代年輕人的「笑點」,越離越遠了。還好這齣戲,不是只有笑。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