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人劇團‧台青系列第二號作品《生日變奏曲》

文字: 于善祿
網站: LULUSHARP

時間:201475,週六19:30
地點:臺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
劇本改編自日本的青少年劇作《瑪利亞》,不過從計畫案到節目單,翻來看去,均未提到原編劇大名,只說「保留原劇情節架構和主題,參照台灣當前青少年相關的議題來加以改寫」,因此進一步的相關細節,亦無從比較起。
劇團很有意識地挑選了這個劇本進行改編搬演,目標觀眾群設定為「青(年)年觀眾族群」,該劇的主題聚焦在「成長」及其尷尬與彆扭,只是在觀戲過程中發現,這尷尬與彆扭不只是戲劇的主題與內容,它們也較大比例地出現在演員的表現上。
一群主要年齡多半在二十四歲的演員,有的要扮演十八歲的女主角夏雪(簡琬玲飾),有的要扮演三十歲至四十歲左右的雜誌經理徐琇真(許芃飾)、母親胡怡君(張雲欽飾)、歌手胡麗菁Lisa(劉懿萱飾)、經紀人Steven(楊棟清飾),甚至還有歲數不明的「天使」Happy Frank(呂名堯飾),年齡對不上,演員和角色之間都有某種奇怪的疏離感──有點刻意要搞笑卻又裝矜持,有的搶詞或撞詞,有的獨秀過頭,有的表演充滿淺薄的老套與油里油氣(簡直有點令人受不了),有的甚至顯露出生疏感,演員之間的默契也尚未暢融,表演風格有點凌亂。
再加上這類故事多半都會帶有「成長故事」(Bildungsroman)的啟蒙與說教味,對於已經不再是青少年的我而言,就顯得較為沉悶。雖然故事的最後,是揭露女主角承受罹難飛機乘客給她的歲壽,以及母女終於在如此魔幻的時空中溫馨擁抱,賺得了台下部分觀眾的感動與熱淚(我座位周遭傳來擤鼻涕聲與哽咽聲),但似乎沒能打動我。
舞美視覺方面,舞台與服裝令人較有印象。舞台主要以木櫃和紙箱,組拼起一大片房間的牆,部分紙箱裡還可以放置道具,收納好之後又可以形成帶點設計感的牆櫃。服裝則主要分成生者與亡者兩大類,亡者的服裝偏米白色系,生者的服裝則保留原彩色系,包括梳化妝也都是,對比鮮明。整體而言,從表演到舞美設計,其要做到「讓觀眾看到、意識到」的意圖與效果頗為強烈,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斧鑿用力的痕跡較為生猛有力,線條是有點粗的。我只是一直在想,這樣和戲搭嗎?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