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裡,現在就是一家人 ─ 創作舞劇《印象水沙連》觀後心思


作品:印象水沙連
主辦:中央研究院
演出:台灣青年舞團、青年高中舞蹈科
時間:97年3月7日晚間七點
地點:台北-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
作者:林胤瑋 / 每週看戲俱樂部

 《印象水沙連》是由台中青年高中舞蹈科與台灣青年舞團演出、藝術總監洪淑玲主任策劃,集結舞蹈家鄧桂複、陳麗娟、黃昭華、蘇美棻、傅家玫、張瑛宜、蔡慧貞共同編舞,並邀集文史工作者鄧相揚、音樂家洪秀錦、朱雲嵩、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研究學者簡史朗等人參與製作的大型舞劇,2007年首演即獲得各界好評,在中研院學者催生之下,今年3月於台北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大禮堂加演。

 「水沙連」是有台灣心臟之美名的日月潭古地名,因此也凝聚了相當多的景觀生態與人文史蹟,藝術總監洪淑玲以其擅長結合民族文化藝術的手法,與校內師生及台灣原住民族─邵族族人的大力協助下,深耕田野調查,將台灣高山湖泊日月潭的人文風華再現,嚴謹的執行態度與獨到的題材,在現今官方資源特別厚愛「跨領域」風潮而引起時下團體魯莽追求和拼貼的年代,更為新穎、別緻。

 全劇採《傳說篇》、《人文風景篇》、《邵族篇》三個篇章呈現,由於中研院的場地屬於禮堂形式,該劇舞台硬體設施比較去年首演巡迴的規模相對濃縮、精簡。因此上半場分別為極具故事性的美麗魚姬故事,以及舞出山水景觀、日月相擁的水紗連風華兩大幕,在缺乏視覺感官的刺激下,顯見單一的舞碼表現,使得這兩篇段落格外的薄弱,也因此突顯出中學舞者難免的生澀及手法呈現上與場域變質問題的衝突。然而,緊接著下半場的邵族原鄉,立刻拉回了作品的靈魂軸心。

舞劇以文史家鄧相揚的《逐鹿水沙連 ─ 日月潭的傳說故事》一書為腳本,藉舞蹈藝術的詮釋,將日月潭景觀及邵族文化歷史的層次昇華,並且融合。以當今政府高喊藉利益行銷、產業結合模式,推行文化藝術產業的政策下,該作品形式雖然,整場舞劇見得創作者於原住民傳奇和景觀文史上,巧妙性的包覆與伸展,幾乎完全簡甈F策的脫俗,耀眼於心靈的悸動,更高一籌,可謂難得。

 另外撼動人心的元素,在該作品的音樂創作上,音樂設計洪秀錦、朱雲嵩細膩的考究,進而研發創作,關於一些族群樂曲禁忌和創作發展中的尊重擷取,皆聽得見兩位的用心良苦。如此這般以文化歷史背景的題材,要進行配樂與傳唱的創作,也是國內團體少見的雕琢工夫。在歌曲傳達部分,演員、舞者幾乎全是漢人血統,一字一句對白及歌唱,精準不失口語化的表現,據說耗了幾番艱辛的練習才有這樣的成績。終場前所有演職員蟠踞般的圍繞舞台和前排觀眾席,大人小孩、演員觀眾、民族與民族、風景與風光齊聲擁戴、歡唱,彷彿萬物融合,彷彿盡釋前嫌,如果筆者不是生在台灣,我想也無法這麼貼切的感動。〈真是耐人尋味!〉

 觀賞這部作品在大選烽火的三月天,「民族曖昧」和「台灣意識」的口角喧囂再起,從藝術表演的角度再次巡禮親愛的土地,就算是神話的幻夢、塵封的足跡,從前從前的水紗連仍然是現在美麗的日月潭,從前從前的那魯灣仍然是你我深愛的新台灣,從前從前可以是一家人,現在還可以是,永遠都是。

 政治若是永遠,永遠又必須牽連一切,那麼藝術是最甜蜜的糖分,不吃,不可。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