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說法:好事劇團《好事多磨》

原劇名:《Gutes Tun 》
演員/劇本概念:Anne Tismer, Rahal Savoldeili
作者:maintenance


我 是衝著飾演過娜拉的Anne Tismer去看戲的,但看完《好事多磨》,一邊給乾冰嗆咳著,一邊碎念著搞什麼鬼,這部戲還真是天真、荒謬、沒有邏輯,那兩個傻女孩在舞台上對著一件大 衣吐煙,假裝那是一頂帽子,除了讓觀眾換氣別無想像,她們幻想著發放小圓麵包、救濟災民,卻也僅是滿口仁義道德,光說不練,坐以待斃,想到此處,突然心裡 一驚,那不就是我的現實人生?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作者:Dammi


劇 本發想於《Waiting For Godot》(等待果陀),多年前看過表坊的等待狗頭的表演,對於內容的部份,已未留存太多的記憶,只是記得兩個人在等待"Godot"這個虛幻的東西的 到來而開始的一連串對話,而這一部作品,雖不是等待Godot的到來,卻也隱含了"等待"的感覺成份在戲劇當中,原因便在於他們雖想要做點好事,做個好 人,但他們卻沒有一點具體的行動,而只是等待著有人在清單上簽名,和他們一起做點好事。



作者:maintenance
作者部落格:貓的破爛打穀機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時間:2008年3月29日19:30
座位:最後一排偏左

我 是衝著飾演過娜拉的Anne Tismer去看戲的,但看完《好事多磨》,一邊給乾冰嗆咳著,一邊碎念著搞什麼鬼,這部戲還真是天真、荒謬、沒有邏輯,那兩個傻女孩在舞台上對著一件大 衣吐煙,假裝那是一頂帽子,除了讓觀眾換氣別無想像,她們幻想著發放小圓麵包、救濟災民,卻也僅是滿口仁義道德,光說不練,坐以待斃,想到此處,突然心裡 一驚,那不就是我的現實人生?

外電報導巴格達已成美國的雞肋;外電報導科索沃強行獨立,巴爾幹戰事一觸即發;外電報導英國食物仰賴進口,糧價牽動物價,經濟崩盤迫在眉睫;外電報導西藏藉世界媒體聚焦中國之際,蓄意發動暴動;外電報導奧運的聖火給滅火器撲滅了。

撇下資訊爆炸的媒體不管,我還能自己發聲,和中國網民筆戰,爭執著torch為何變成torture?如果西藏只是因為世界不承認其獨立政權,就能視為中國的內政問題,那麼喀什米爾還真是中國靈光乍現的內政問題,最好趕快發表車臣或北愛與中國的反分裂法吧!

然後呢?那筆戰的功績似乎連線上遊戲都不如,最起碼線上遊戲還有官方評定的勝利,真實世界沒有絕對是非,一切打打殺殺,都只是虛構的努力。

我嘲笑唐吉訶德與風車對決,那至少僕歐桑丘遞給他的還是一把劍,在反私擁槍械的台灣,我連像樣的武器都沒有,至多拿著烤土司機權充唯一的盾牌。

我的人生像是螢幕上不斷往前方狂奔的馬,沒有終點抑或目標,我的生活是舞台上六個木桌,拼湊著、推疊著、變換不出其他的可能,原來我的存在只有煩憂、焦慮、氣餒,「我們走吧」,但其實哪裡也去不了。

因為在德國女性不得等待果陀,所以Anne Tismer將其修改了,變成《好事多磨》,相較於《等待果陀》的窒息禁錮,《好事多磨》至少在劇尾企圖給予一點打破巢臼的希望,我不願大筆一揮稱之女性的溫柔,寧可視為編導的私人想法。

我心中還是偏好原作多一點,我承認我的懶憊,我情願躺在發條鳥年代記那樣的枯井裡,仰望第16夜略帶樸拙的月圓,既然認清了現實的荒謬與難以逆轉,或許對於自己所作的一切,不再強求,反而更輕鬆。




劇名:《Gutes Tun 》
作者:Dammi
作者部落格:
我愛看劇報
演員/劇本概念:Anne Tismer, Rahal Savoldeili

(圖片來源:人間福報)

劇 本發想於Waiting For Godot,多年前看過表坊的等待狗頭的表演,對於內容的部份,已未留存太多的記憶,只是記得兩個人在等待"Godot"這個虛幻的東西的到來而開始的一 連串對話,而這一部作品,雖不是等待Godot的到來,卻也隱含了"等待"的感覺成份在戲劇當中,原因便在於他們雖想要做點好事,做個好人,但他們卻沒有 一點具體的行動,而只是等待著有人在清單上簽名,和他們一起做點好事

其實我對這樣的態度是有點不耐的,所以對他們兩個女生好像在玩扮家家 酒,還有為了區區一點小事爭吵,想哭的時候就哭,想大笑的時候就大笑,實在無法忍受,他們是以為他們做這些事情,或是唱唱歌,演演戲,就可以讓清單上簽滿 了名字,這又不是光靠樂善好施的活動而已,而是他們自己必須有些行動來做些好事的成果出來,況且這樣的表演,既稱不上職業級水準,也端不上台面,頂多就像 是家居生活時,會做的娛樂消遣,插科打諢罷了,只能說就好像小孩子表達情緒的手舞足蹈,或歌唱,這在之後的演後座談中,也說明了這些東西是從與小孩子相處 過程當中獲得的,當然若以表演的標準來看,簡直就是一場災難,說實話,我一開始真的這麼認為,但到中場,突然回想起這一部戲劇的名稱:好事多磨,就覺得這 樣的演出是切合主題的,所以他們只停留在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情當中,為愛情流淚,為小事爭吵,同時寄予世界角落的災難無數的同情,卻怎麼也跨不出這樣的框 框,就像他們最後演後座談所提到的,舞台主體的兩個框框,即代表著他們跼限在自己的框架裡,而故步自封

我想這反映了所有人類的通病,對於 世上的災難,總是在看到的當下,覺得很同情他們的處境,但看過去就結束了,不帶走一片雲彩,有些人好一點,可能心想著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但通常也只是想一 想罷了,少有人真的跨出去幫忙這一步,我不自命清高地承認我也是有這樣子想法的其中一員,原因就跟劇中兩人一樣,很多念頭都被日常生活的繁瑣消磨殆盡了, 或因而沒時間去想到底該怎麼做,當然有時候這樣的幫忙,是無法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的,所以劇中兩人請求協助,但往往我們的熱度也常會被對其他事物的注意力 轉移掉,就這樣不斷陷入無限迴圈之中,好事永遠多磨,在演後座談中,他們兩人更不避諱地說著他們更不喜歡不懷好意地去關懷弱勢

對弱勢的關 懷顯然也是這部戲的一個重點,雖然一切都是嘴巴說說罷了,但穿插的小故事卻也暗喻著,我個人以為,他們其實在期待著能解決這一切的英雄以及有個好方法,雖 然故事原型分別是公主等待著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及要載一群羊過河的兩個故事,不過這也呼應了他們的等待,當然也藉此說明了表演的兩人在這部戲所欲表達的" 對弱勢的關懷"以及"不完美",不只劇情本身,台詞本身所揭露世界上的不完美,整個故事主旨"好事多磨"也是個不完美,同時連布景也是相當簡陋的不完美

本部戲的另一個特色,就是與觀眾的互動頻繁,不管是眼神的接觸,或走進觀眾中,再加上請大家共襄盛舉的簽名活動,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以為他們的這些表演好像在募捐一般

整體而言,是還蠻有趣的一場戲,同時在細節上的用心,更是呼應戲名,以及呼應他們兩人想要表達的概念,算是頗有想法及頗有深度的!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