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維農藝術節筆記

文:李旻原 (法國里昂第二大學劇場博士研究生)

一年一度的亞維農藝術節,隨著夏日綠葉的綻放,也於今年的七月四日開啟了新頁,然而,外亞維農藝術節卻仍於一旁悄悄準備,與官方錯開並於七月十日才盛大開幕,這明顯的時間差別,令人不免懷疑官方與非官方之間互別苗頭的較勁意味,無論如何,這二方都為亞維農這座古老之城帶來了新的繁榮景象,讓前來參觀遊玩的旅客,都能完全在表演藝術氛圍的壟罩之下,度過了一個夏日盛暑。

亞維農藝術節起源於1946年,由當時知名導演維拉(Jean Vilar)在自己的家鄉發起,目的在於使劇場藝術的發展能普及於鄉鎮,而不再僅限於巴黎首都,並進而脫離中央政府的管理控制(décentralisation),使藝術創作能夠完全自由發展。在半個世紀的努力之下,亞維農藝術節也因為外亞維農藝術節的加入,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劇場藝術節,二者之間的形式差別在於,官方的主辦單位主動出資,邀請世界知名導演為當年的藝術節,以新的劇場概念來創作探尋新的劇場模式,外亞維農則是由表演團體主動尋找,租借位於亞維農城中的劇院來參與演出,以今年2008為例,共有900多個來自不同地方的表演團體,每天有著近一千場的演出,對於任何一個表演團體而言,如此激烈的競爭,無非是一場極大的考驗。

台灣的劇場團體,也於2007年積極地投入了這一場劇場盛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台灣六個表演團體共同於亞維農城中的走索人劇院演出( Le Théâtre Funambule),為前來參與的觀眾留下了極高的評價與讚許,在台灣巴黎文化中心的整合宣傳之下,還有觀眾誤以為2007年的外亞維農藝術節是以台灣為主題,因此2008年的亞維農藝術節,更是能延續加深去年觀眾美好印象的主要關鍵,令人高興的是台灣今年仍能在政府的支持之下,讓五個傑出的劇場表演團體,繼續在這世界最大的劇場節慶之間演出亮相。

河床劇團去年得到了以「超現實主義劇場」( Le théâtre du surréalisme )為名的評論後,在外亞維農藝術節的節目之中打響了名號,團長郭文泰( Craig Quintero )今年延續其獨特的創作提材「米」,為今年的外亞維農藝術節帶來了新作「米之燄」( Riz Flambé),以劇場空間畫面為主要對話,透過觀眾的視覺神經達成了交流,並以簡單的音樂和無伴奏的人聲歌曲,在寧靜的空間中形成了節奏和劇場畫面之間達成了和諧共鳴。

連續於外亞維農藝術節耕耘五年的上默劇團,已在的觀眾之間有了相當的知名度,不斷的經驗累積之下,無論在廣告宣傳或是行政流程,都有了駕輕就熟的執行能力,再加上編導演孫麗翠融合了西方默劇與東方太極的劇場身段,創造個人獨特的默劇劇場美學,此次的新作「我從遙遠來」啟源自藏傳佛教的中陰救度密法,在這宗教禪學與無聲默劇的演境中轉化為劇場藝術,將「生命與生活合一」的理念傳達於觀者之間。

一向以民眾劇場( Théâtre des Peuples)為主旨的差事劇場,改編自台灣歷史題材創作「影的告別」的戲碼,故事訴說著女主角流金於地震過世之後,因久候不見受到白色恐怖迫害的父親,而流連於人世之間不願遁入輪迴,在藉由五位靈媒的幫助之下,透過時光的回朔,流金與父母之間共度了一段情感,最後才得以釋懷安息,劇中強烈的台灣傳統儀式,在劇場的「再現」(représentation)功能中,讓觀眾能一同經歷台灣特有的習俗文化,對前來觀賞的西方觀眾而言,無非是一段特別的體驗。

去年在藝術節中,沙丁龐客劇團以「在世界的房間」一劇感動了許多觀眾,也因此留下了極高的評價,團長馬照琪細緻的小丑肢體與表情變化,從簡單的生活中找尋創作的原素提材,特別貼近一般人的心靈,再加上充滿詩意的劇場美學,使丑角的愚笨呆傻,轉化為天真純潔,勾起觀眾內心真摯的笑容與淚水,「一個人的晚餐」描繪出每個人在面對孤獨的夜晚時,如何找到自己的樂趣,即使是枯燥乏味的一般生活,也能因此而顯得精彩有趣,「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但孤島上,也會開出奇異的花」。

8213肢體舞蹈劇場,「CH3CCL3」別具風格的團名與舞作,看得出團長孫梲泰試圖開發舞蹈最新的可能性,特別強調肢體的探索和與劇場的結合。「CH3CCL3」由編舞孫梲泰、動見体藝術總監符宏征編導,跨領域地結合舞蹈、戲劇、現代詩以及前衛音樂,呈現出毒性化學元素—「三氯乙烷」—之傳播路徑與危害生存環境的脈絡以及人類在其威脅下生存的焦慮,用意在於嘲弄工業社會中,人類的貪婪無知為自然帶來了污染毒害,自身的生命紛擾脫序,「CH3CCL3」三氯乙烷,這毒性的化學元素於是透過舞蹈形式於劇場空間傳播發散。

在外亞維農藝術節中,除了導演本身的創作將受到票房的現實殘酷考驗外,對於演員和工作人員更是一場體力與耐力的身心苦行,開演前的彩排演練,連續二十四天,每天一場的無休演出,再加上遊街宣傳,海報製作張貼等,完全都是由各團隊獨自完成,巴文中心則是於一旁協助指導,並統籌主要以台灣為整體的宣傳事宜,在辛苦的付出之下,並不一定能與票房成為正比,有時常常一場只有個位數字的觀眾,對於團隊的整體士氣,更需要有一定的調適與勇氣,才能順利完成共二十四場的演出。

2008外亞維農開幕式的大遊行中,台灣五個團體特別被安排於引領馬車後的第一個團隊,在台灣駐法大使呂慶龍先生與巴文中心主任陳志誠先生的帶領之下,受到了圍繞觀眾的熱烈歡迎,可見台灣在外亞維農藝術節中,因為去年的努力已有了相當明顯的知名度,去年也曾於開幕當天,以二分之一的版面,由法國當地記者與孫麗翠導演訪談,專訪報導台灣的劇場現況,2007的起步探索,2008的延續累進,2009雖然還無法說是發現收成的時刻,但以外來國家團體而言,特別是亞洲部份,台灣的確已成功地搶先登陸,2009如果台灣能繼續參與的話,相信能成為外亞維農藝術節中,每年令觀眾期待的話題之一,也能因此在國際上透過藝術的交流之間,成功地達成非政治性的國民外交,讓更多人知道台灣島嶼的存在與文化發展的多元變化。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