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劇場研習講綱──我的劇評之道

文字: 于善祿
網站: LULUSHARP

時間:201482,週六15:30-17:00
地點:花蓮市文化局會議室
我的劇評之始
    第一篇評論:19946月,《表演藝術》第20期。投稿的過程與細節,與現在的書寫環境與評論生態,做一比較,從中可談及諸多評論生產過程的細節,我的某些評論觀點與倫理原則就在其中。

    後解嚴年代的媒體環境,所釋放的公共言論空間,直接及間接地培養了我這一代的評論人,而且是諸多領域與面向的評論人。

    我的學習背景與戲劇之間的關係,從輔大英文系說起。


我的劇評之路

    投稿報章雜誌,受到鼓舞,持續花錢買票看戲寫評投稿,慢慢累積經驗與名氣。

    出版社的工作經驗,讓自己的知識與文化視野更開闊。

    返回北藝大戲劇系任教,教學相長,看戲寫評更逐漸成為業界所認定我的專業,從質、從量、從與業界的互動、從與境外華文戲劇圈的交流等方面來說。

20022月開始經營PC Home部落格:LULUSHARP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截至201482為止,已發表849篇評論,字數累積約200萬字。

    約莫同時期起,開始應邀擔任台北市文化局、國藝會、兩廳院、台新藝術獎等公部門與民間單位之評議委員,從補助、獎助、企劃案、製作、創作、策展等角度,對於戲劇環境做更深入地觀察、評論與研究。

    透過網路媒體的連結,讓我和當代亞洲華文戲劇圈,得以做深入地交流,以及同樣地,觀察、評論與研究。從台灣走向亞華戲劇。

我的劇評之法

    說文解字,從「批」、「評」談起。

    批評主要是在做:描述、比較、分析、鑑別、詮釋、判斷、評價、預測等一系列的專業、實務工作,需要相關專業的知識與學理,才能夠從事地恰如其分、稱其所職。

    這是一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心神、體力、耐性、熱情的辛苦工作,但只要如此認定,工作中自有許多樂趣與回報,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要有歷史感與歷史視野,劇評是在為劇場史的書寫做準備,要有使命感與責任感。責任劇評。

    要有觀點與個性,要有品味。四平八穩以及沒有觀點的劇評,疲軟無力,也沒有太大意義。

    不是會寫字,就會劇評;但要寫劇評,要練好文字表達的功力。

    文字能精練,就不要囉唆。

    劇評是創作者與評論者之間的對話,而非對立。

    儒評文風:謙沖為懷,不吝於讚美鼓勵,不流於謾罵指責。尊重、理性、專業、內斂、低調。

    要開放胸襟、包容廣納,也要自知局限,不要硬拗,也不要不懂裝懂,寧願藏拙,也不要瞎掰。

    隨時隨地都在自我充實,保持一顆敏感洞察的心。

    不要有成見。

    先是觀眾,才是評論者。

    要感性與理性兼具。

    有一說一,寫你看到聽到感到的,不寫未看未聽未感到的。


    不要炫學、咬文嚼字、食古不化。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