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三十」之我見4

文:周力德
部落格:
信使的部落格

有人說,何必在意蘭陵有多少年沒有戲;蘭陵即使沒有戲,蘭陵的精神仍在。例如,身為蘭陵人之一的李國修就寫了一篇文章登在聯合報的副刊,其中有一段話如下。

面對「蘭陵三十,傳奇不滅」的歷史時刻,我腦海中只有出現一個畫面:當酒店打烊的時候,一定有個酒客(或是老闆)會熄了燈,最後一個走人。蘭陵劇坊沒有解散,因為它從來就沒有公開宣告要解散。

我始終相信酒店還在,店門口有個老闆和一群酒客依然流連絮語,終夜不走。因為卅年後,西元2009年的今天,我們依然清晰看見酒店的招牌──「蘭陵劇坊」。

李國修說「當酒店打烊的時候」如何如何,但他沒說為什麼好端端的酒店會打烊,和臨時落跑去開分店的伙計究竟有沒有關係。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酒店打烊之前,有一個名為「屏風」的新招牌已經高高掛起,打起擂台來了。「熄了燈,最後一個走人」的不管是老闆也好,酒客也罷,總之,都不會是店裡的伙計;即使是,名字也不叫李國修。

但,這段話的重點並不在於誰留誰走、先走後走,而在於李國修對蘭陵的一往情深,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無論蘭陵是否公開宣告解散,李國修已經可以公開宣告:蘭陵永垂不朽。

蘭陵在李國修的心目中永垂不朽,他說沒有當年的蘭陵,就沒有今天的「屏風」。但,「屏風」究竟反映了多少「蘭陵精神」,是很可議的。例如,當方文山能夠受邀參與屏風的戲,當一個又一個主流的大牌,踏上屏風的舞台,對照於昔日反抗主流價值的、獨排眾議的、在毀滅中尋求新生的「蘭陵精神」,原來,為了市場為了票房,永垂不朽的「蘭陵精神」還是可以像這樣給丟在一旁,任憑垂朽的。

「蘭陵精神」到今天還剩下多少,看屏風的表現便可略知一二。希望這略知的一二,不會是「蘭陵精神」所剩下的全部。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