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辣論談十月號:台北議穗咖啡館(每週版)‧壹

時間:2009/10/4(週日)下午三點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會議室
出席:張吉米、圈圈、JOE、偷、瞇、品程、胤瑋
記錄:

自我介紹‧今年看到的藝穗節

吉米:本來想說今年一個都不要參加,沒想到還多參加一個。一個是《香港出品》的製作,一個是沙拉肯跟的導演。本來沙拉是要找圈圈當導演,因為她們兩個都是女的,希望能找女導演,不過圈圈也要做戲,結果後來變成我當導演。

瞇:你覺得第二年的藝穗節跟第一年有什麼不同?

吉米:老實說問我不準,因為我八月去香港,九月八日才回來,所以藝穗節的過程我不是很清楚。沙拉的戲,我在去香港之前就排完了。

瞇:可以請胴體的品程先講一下為什麼今年會想做藝穗節嗎?

品程:主要還是因為場地,所以想說要不要利用這次的機會。但一開始沒有預料到會在咖啡館演出,本來劇本寫的是要給黑盒子用的。

瞇:後來知道要在咖啡館演出的時候,有做什麼調整嗎?

品程:嗯……我想問題是跟觀眾的距離,我覺得那有點難抓。這齣戲本質很疏離,一開始我並沒有把觀眾放在我的創作裡面,所以後來演出的時候就遇到了觀眾與戲之間距離的問題。

偷:我想我們大家先簡單做一點自我介紹,或參與的戲的介紹。

品程:胴體是一個新的團體。這齣是以血友愛滋病作為出發點,是由《時間的病》這個報導文學發展出來的,演出前跟病友做過一些接觸。後來呈現的劇本是比較抽離一點的。

偷:那你們之前有做過跟血友病相關的戲嗎?

品程:這是第一次。起源蠻有趣的,我在新書發表會遇到《時間的病》作者,有了接觸。我回去大概擺了一年多,後來拿出來看,有一些感覺與思考,對我有一點影響。說不定之後我還會再做跟社會議題相關的戲。

(因為人少,大家決定坐近一點。錄音聲中有搬動桌椅的聲音,接著有開零食的聲音,請讀者自己想像)

吉米:還是請大家先自我介紹好了。

圈圈:我是圈圈,我們今年才剛成立的劇團,叫梗劇場。是梗劇場,不是梗劇團。其實我自己也有搞亂過……(哈哈哈)。今年參加的作品叫《香港出品》,在米倉演了五場。今年看了Be劇團的《起飛》、乃文的《「甚麼是小劇場」─示範說明會》、《小丑普雷貝克》。看的戲比去年多,去年好像沒有看。

吉米:我是梗劇場的負責人,吉米;也是每週看戲俱樂部的網管(呵呵);也是沙拉肯跟的《只知道( )的不能》的導演。今年看了《起飛》、《小丑普雷貝克》。整個藝穗節我幾乎沒有參與,可是做了兩齣戲(哈哈哈)。

品程:我是胴體創作的召集人,我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名字,但我本名叫方品程。這一次的戲叫《稀客》,在步調演出,一共演了五場。今年藝穗節我看了蠻多戲的,因為我有四個演員,每個演員,包括我自己,在今年的藝穗節都接不只一齣戲,所以很自然看了很多戲。除了《稀客》,還有《小七爆炸事件》、《漫遊者》、《湯英伸,外國槍砲打台灣》、《讓雨下吧》、《香港出品》。

瞇:我是瞇。我是每週的編輯、《流浪記》的執行製作跟《「甚麼是小劇場」示範說明會》的行政。今年的藝穗節看了蠻多場演出的,除了參與的兩個製作外,有《湯英伸,外國槍砲打台灣》、《稀客》、《小山和光偉》、《起飛》、《香港出品》、《小丑普雷貝克》。這次看覺得比較有趣的地方是,因為《流浪記》、《小山和光偉》、《稀客》這三場演出都在步調,所以很自然的比較了一下空間的使用。小山和光偉是彈唱,還蠻適合在咖啡館演出;《稀客》因為劇情的需要,所以還是將咖啡館當黑盒子用;《流浪記》也是類似的做法。我很自然的比較了他們三者使用空間的方式,然後想,什麼樣的表演比較適合在步調演出,或者說,可以在步調做怎樣的表演。

偷:我是每週看戲俱樂部的編輯。今年看了《流浪記》、《香港出品》、《「甚麼是小劇場」示範說明會》,幾乎都是每週的人做的戲。比較不一樣的是頑筑舞笈的《禮物》,是舞蹈演出,兩個女生跳舞,地點在米倉。

JOE:大家好我是JOE,我也是每週的。因為九月參與聽奧,所以我都沒看藝穗節。但就算我沒參加聽奧,我想我也是個有點懶惰的觀眾,因為對我而言,藝穗節的節目很亂,有點不知道要怎麼下手,購票和地點我都很懶得去把它弄清楚,我唯一有買的是乃文的《「甚麼是小劇場」示範說明會》,因為我直接跟她買,而且在牯嶺街演出。但是後來聽奧要加排,結果就沒看到。但我還是有注意藝穗節的演出。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篩選那些節目,因為很多都是很新的團。

胤瑋:大家好,我是每週看戲俱樂部的留職停工的胤瑋。今年因為參加一個計畫的關係,所以整個藝穗節幾乎都沒有看到。朋友阿翰有邀請我看《香港出品》,但我那天突然有事結果沒辦法看,很抱歉。今天過來就是想聽聽大家對藝穗節的觀感。

吉米:剛剛JOE講到,節目選擇的問題。上次參加藝穗咖啡廳的時候,就有提到節目手冊的內容。它的分類方式是參考亞維儂還是哪裡的藝穗節作分類,分為音樂、戲劇、舞蹈、其他,可是這次的台北藝穗節,光是戲劇就超過一半以上。那天我在藝穗咖啡館提的意見是,為什麼要用這種傳統的分類方式?後來跟朋友在網路上對話,提到:如果觀眾打開節目手冊看到密密麻麻一堆內容的時候,也不太認識裡面任何一個團,當我看到這麼多,我要怎麼隨便挑一個看它的介紹?而且應該也不太會有人從頭看到尾吧?我跟朋友後來整理出的結果是,類別有沒有可能照當初報名的團隊的類別?比方說,同樣性質的就先分在一塊,因為光是戲劇就包含很多,像第10頁和第11頁(以今年藝穗節手冊為例),可以分出來的類別可能就不只兩三種,比方說,我先亂講:肢體劇場、親子劇場……,因為有些兒童劇可能會被放在其他類,但我覺得「其他」應該是指「無法被分類的」,老實說我看到「其他類」不知道其他的定義是什麼?可是如果有個分類的叫做「親子劇場」,那麼爸爸媽媽可能會帶小朋友去看。

瞇:你覺得手冊應該要給觀眾更多選擇節目的訊息?

吉米:我覺得手冊各個團體的介紹沒有問題,藝穗節在宣傳上能做的就是讓分類再細一點點。照目前的數量可以再多一倍的分類,這樣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選到我要哪一塊,那一塊裡面可能有五個到十個演出,那我就只要好好讀這幾個演出的訊息就好,不需要去讀一整本手冊。

瞇:大家覺得呢?如果分得更細,有助於你們做選擇嗎?

瞇:我自己是有一個想法──今年因為參與台北藝穗節的緣故,所以也想多看其他團隊的戲,但是因為不確定藝穗節真正開始後,自己到底有沒有時間看戲,所以也不太敢事先買好票。有一個禮拜五晚上,我剛好有空檔,想說去看藝穗節,然後翻節目冊,我發現我很難找到那天晚上演什麼,在哪裡演。最後我是直接打電話去熟悉的幾個點去問:「你們那裡今天演什麼?」對我來說,如果能有一個按時間排列的表,有點像電影那樣,星期幾幾點在哪裡有什麼戲,對密切注意藝穗節表演的觀眾,可能會有幫助。

圈圈:愛丁堡藝穗節應該也會有剛剛瞇講的那一種。

品程:就觀眾的觀點,有時間上的分類可能蠻方便的。藝穗節開始的時候已經開學了,學生方便看戲的時間可能是五六日,上班族也是。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