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我們需要親密關係《寞日寓言》

演出時間:410日晚間730
演出地點:國家劇院3F實驗劇場
討論人員:張輯米、禤圈圈
整理撰文:張輯米
演出單位:On and IN 表演工作室
編劇:Alan Ayckbourn
劇本翻譯:楊雁舒
製作人:吳可雲
導演 / 改編:黃惠榮
演員:王詩淳、李奇勳、高昌志、陳家祥、林鈺玲、張昌緬
特別演出:李明哲
舞台監督:潘冠宇
舞台設計:張哲龍
燈光設計:王韻淳
服裝設計:邱安琪
音樂 / 音效設計:李武錚


「一則蒼涼末世紀的寓言故事,一幅繁華都會男女的慾望浮世繪。」
寂寞,究竟是什麼?地獄之火又是什麼?

On and IN 表演工作室有別於其他劇團,他們用創團作品同樣的劇本,在不同導演重新詮釋觀點之後,呈現出全新的二號作品「寞日寓言」。而且在電影式的分鏡處理下,由極為碎屑的54個片段組合成為一個巨大的畫面,並呈現出個人私密生活的樣貌。

以文字為例,從過去的報章雜誌來看,無不是長篇大論、引經據典。在那個所謂的大時代之中,結構即是生活本身,那個時代告訴我們自我要抽離,往往個人的情感是被忽略的。漸漸地,可以看到網路媒體的改變,生活中的文字不斷地被分裂、零碎化以及趨近個人觀感。倒也不是長篇大論的論述從此不需要,而是文字可以被公開到每個人身上。甚至,我們終於明白原來公眾人物也有個人的情感。

劇作家Alan Ayckbourn在這個《公開場合的私人恐懼 (Private Fears in Public Places)》劇本正回應了現代人生活的零碎感,如同一部把網路上的搜尋關鍵字結合起來的作品。莎妹劇團的《膚色的時光》(2009)中,編劇王嘉明也是看到了這個時代的轉變,同樣以細碎片面的觀點來更貼近生活真實的全貌,亦即不再用平面(鏡框)的觀點觀看立體的世界,當時觀眾的面向是對向的。

然而《寞日寓言》則是沿用了一號作品陳家祥導演《公開場合的私人恐懼》的舞台配置「四面舞台」,這樣的舞台配置,達到了把影像畫面落實在劇場之中的效果。台南人劇團的《K24(2005)也同樣是把影像畫面效果呈現在舞台上,不過當時使用的是旋轉舞台。後者是演員轉,前者則是觀眾,兩者巧妙及意義則各有相當大的差異。

舞台設計利用投影將室內設計圖投在整個舞台,使其演員在空間中意象成為模型小人,並讓每個舞台配置簡化,因著進出場的動線,在任何一個佈景不動的情況下,卻又不失每個場景的獨特性以及完整性。「四面舞台」的舞台結構強化了寂寞的要素,觀眾像是在嘈雜BAR中的酒客,四周都是人,而在我們眼前發生了一些事情(演出),同時我們自己都是寂寞的局中人。

故事發生在四天之間。從房屋仲介李正國(李國勳飾演)與高階主管王安妮(王詩淳飾演)看房子開始,只是這個找房子的開頭並不是一個人住,而是為了要和她的退職軍官男友高毅(高昌志飾演)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並不再寂寞。

而在網路上化身為Scarlet(暗喻蕩婦)的公司會計王心怡(張昌緬飾演),常常不甘寂寞地出門等待網友,而留下弟弟李正國一個人在家,看著同事夏彤(林鈺玲飾演)以為送給他宗教節目錄影卻未刪除的自拍情色片。

飯店酒保安成凱(陳家祥飾演)平淡地聽著高毅對女友的抱怨,內心卻是因為母親、女友、好友等身邊人過世,而與他人自成的疏離,緊緊抓住尚未離去的病重父親(李明哲飾演)不願放手。病重父親卻因為後來計時看護夏彤的變裝介入,病情加劇。

就表演上來看,演員之一的李奇勳在整體表演上相當自然,而且誠懇的。沒有因為觀眾的笑聲而增多或減少表演,非常難得。而行政助理是編劇在角色刻劃最清楚的一個,既是最純潔的聖潔天使,也是最淫邪的魔女。在看整排的時候,幾乎是整個戲最中心的人物。林鈺玲的表演也非常自然順暢,可以讓觀眾看到變裝前後改變的內心轉折,不會讓觀眾有突兀感。

姊姊這個角色則因為劇情關係,無法讓觀眾看到其上班的無趣,也因此不易讓觀眾對比出孤單寂寞,這個角色顯得相當具有挑戰性。而且醉酒更是相當不容易演的部份。往往刻板的酒醉搖晃是容易的,但是在如此靠近的劇場又是寫實的演出,還不能因酒醉而拖慢戲劇節奏,其難度便提高許多了。而且在姊姊這樣簡短篇幅且平淡的劇情中,若一不小心就會淪為存在感薄弱,張昌緬的詮釋有讓其細膩度提昇。

軍官也是相當不容易的角色,高昌志要演出一個大男人背後所擁有的自我世界,以及實際上卻是個退職軍官而且什麼都沒有。而他分手之後煥然一新的笑容相當傻氣且可愛,也讓姊姊第一眼就認定是個可以被倚靠的男人。王詩淳飾演的女主管則非常到位,她的表演技巧相當俐落而且線條清楚,可以讓女主管這個一切需要正確答案的角色內心,穿上一件完美的外衣。讓觀眾可以在開場就知道自己身處何處並在看誰。

最後,On and IN工作室創團作品的導演陳家祥,這次成為了演員,並飾演了酒保一角。這個編劇設定角色背景最異於常人的特殊角色,一個母親、女友、好友都過世,而且父親還罹患重病的酒保。在這樣的複雜且難啟口的背景下,而展現出來因失去而對人的疏離,對於演技很可能是較於其他都要困難揣摩的。然而,陳家祥則有展現出乍看像是一個禮貌客氣且平凡不過的服務人員,底下卻在最後擁抱夏彤時流露出來其內心的渴望。

這個劇本因為每個片段非常短,並且需要著重許多表演的細節。為了避免流於刻板印象的演出,演員的角色分析功課便是相當重要的基礎。從演出成果來看,該劇中每個演員表演都相當稱職,而且導演選角也恰如其分,雖然與電影的中年形象不同,卻可以呼應On and IN工作室宗旨中的On Time

導演在四面舞台的動線處理相當漂亮,由於在整排與正式演出看的位置不同,卻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同感覺的《寞日寓言》。雖然四個角度難免會有演員背台的可能性,但演員也都能保持在每一句話的動作都稍微改變,讓其死角盡可能消失。

而在整體戲劇節奏上加快了處理,讓其前面的劇情鋪陳可以加速,並且強化了演員在進出場的動機。使其可以在簡短快速的片段中,又不致慌亂而失去故事性,造成失焦。像是將一片片的照片碎片無縫地緊緊貼成一幅圖畫。

而安排兩姐弟在Ending則是編劇相當精心巧妙的設計。在劇情設定中,只有他們兩人是有血緣關係的。因此無論結果如何,最後都會有一個依靠,有人陪。看著他們的背影,搭配了電視的長嗶聲,如果沒有尾聲的音樂溫柔註解,我想我會整個人陷入在寂寞的漩渦裡吧!

寂寞,正因為我們需要親密關係。








本文首發於國藝會藝評台
4 Comments
  1. To maplejia:
    你記得的沒錯,我的確落入了主觀意識的誤讀,因而誤判了"情人"的性別,在前面的誤判之後,接著就多了一個人過世了…

    經過與導演求證劇本內容,導演的回應如下:
    關於酒保是女友或是男友這方面
    劇本處理的相當隱諱
    並未直接很明顯的就此有任何明確的說明
    只是在台詞中提到
    1.酒保和情人曾短暫分開而又再一起 之後情人就過世
    2.然後最後小夏看到家中酒保和一個男生合照以為是他哥哥
    酒保說是一個朋友 然後他去世了
    其實劇作家並未很確定一定要酒保是同志 端看導演怎麼處理
    這次我是處理成同志 這樣身分的壓抑與不被認同(父親和社會)更能夠看出酒保的內外的衝突。

    這樣的誤讀對導演與演員真是感到抱歉..

  2. 有可能是我們當天的距離比較遠(另一面),因而造成了誤讀。
    印象中,在酒吧時,他曾經對DAN說過他的"女"友過世。然後在與彤的對話中卻又提到一個"好"友過世。至於好友的性別則不明。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