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創作:年齡

來源連結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Messenger’s Blog

編劇在創作人物的時候,不免想到:這個角色多大年紀?幾歲上下?

為角色設定年齡,能使角色更容易了解。生活告訴我們,透過一個人的年齡,可以對這個人產生基本的認識。一個二十出頭的男生,大概是學生;不是學生的話可能在當兵或是工作;工作的話多半是出社會不久,還是公司的菜鳥;可能正在談戀愛,還沒有結婚;就算是結婚應該也是新婚;就算已經生小孩,小孩應該也還小……總之,當一個人的年齡出現以後,我們自然而然會對這個人,產生許多既定的印象或者聯想。你很難想得到一個二十出頭的男生是個老態龍鍾、滿臉皺紋的傢伙,除非你是在寫《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這部影片的男主角班傑明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他出生時是老頭子,隨著年齡增長但外表上卻愈來愈年輕,所以當他二十歲左右看起來確實挺老的。這種角色實在有違一般人的經驗法則,但這也是我喜歡這個角色的原因。理由很簡單:這個角色提醒了編劇,只要你從年齡這一點出發,發揮你的想像力,你就能創作出一個精彩的角色。

為角色設定年齡,對於當代編劇,並不算是新興的手法,但如果從源遠流長的戲劇史來看,這種技巧不過用了一兩百年,使用的時間並不算久。在希臘悲劇、莎士比亞、傳統戲曲、古典歌劇等等中外劇本裡,你找不到角色的實際年齡。你不會讀到米蒂亞是34歲,馬克白是50歲,竇娥是21歲……但是後來,在歐洲的文壇颳起了寫實風,這股巨大的風也吹向了戲劇,使當時的劇作者對於人物的真實性以及細節,要求得愈來愈多,角色的刻畫也愈來愈細膩。年齡,也成為劇作者在刻畫角色時所斟酌的選項之一了。

如果你是劇本寫作的初學者,不妨從角色的年齡開始。從這點出發往下想,你會有許多發現。如果你沒什麼發現,那就先想想你自己。你幾歲?在目前這個歲數下,你的生活如何?心情如何?想法如何?未來如何……追問下去,基本輪廓便愈來愈清晰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