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有事嗎──表演藝術產業趨勢調查?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文化部log

前一陣子,相信很多表演團體收到文化部寄來的一紙公文,說是協助「表演藝術產業趨勢調查」並附上委託機關台經院的調查問卷。上週,不知是否問卷的回收率過低,本團的電子郵件信箱收到同樣內容的word檔,希望收件者填寫問卷並回傳。

我回信婉拒了對方,因為類似的問卷調查簡直是一件浪費時間與金錢的事,而為了向對方回信說明立場,又多花了一些時間寫信(當然啦,可以不回不理,但總覺得消極了點),表明拒填的理由。

有看法、沒辦法
除了盈虧、營運、計畫等「身家調查」之外,這份問卷最荒謬之處在於要填寫「對產業發展問題的看法」,並舉出「表演藝術產業目前面臨的課題」:
創意或技巧不足;
資金取得不易;
缺乏適當表演場地;
缺乏演出機會;
智慧財產權不易保護;
行銷通路拓展及經營能力不足;
經紀、策展專業人才數量或能力不足;
國際交流及連結不足;
國外市場拓展及經營能力不足;
國內市場規模小;
國內民眾消費意願低;
其他……
接下來則是:「若是您認為缺乏適當表演場地,請勾選關鍵缺乏項目。」而其中的「關鍵項目」,包括了由小而大坪數不等的排練場地,以及由小而大坪數不等的演出場地。
試問這些,哪一個不是目前、乃至於長久以來的關鍵課題?過去的文建會與現在的文化部,會不知情嗎?既然知情,還填什麼問卷?可見,重點不在於表演團體的看法,而是就算表演團體提出了看法,文化部也沒辦法。問卷上的課題,終究要回到表演團體自身,自己想對策。

文化部的滿堆廢紙
文化部不需要委託調查,只要去看看自家成堆霉爛的報告就行了。翻開文化部2013年「台灣文創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有一段關於國內表演藝術現況(即2012年)的描述:
「以資本結構來看,2012年資本額在新臺幣1百萬元以下的經營家數共1,493家,占整體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的67.86%,由此可看出,國內音樂及表演藝術團體多屬小規模經營為主。2008∼2012年期間,雖然整體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的營業額呈現成長,但若以平均每廠商的營業額表現來看,則整體產業是呈現衰退的趨勢,其中的次產業包括音樂表演、舞團、劇團、民俗藝術表演、其他藝術表演等也都面臨衰退的情況,由此顯示國內音樂及表演藝術團體目前面臨較大的經營困難。」
這份由官方每年定期公布的統計資料續道:
「以供給與需求面來看,在產業的供給端面臨表演團隊較缺乏藝文行政管理及營運人才,以及團隊失去靈魂人物後面臨難以永續經營的問題;在市場的需求面則面臨大型國際商業展演、多元流行文化演出、中國大陸表演人士及團體在臺演出等遽增的市場競爭。」
報告中又說,在表演藝術中,最賺錢的是那些負責節目安排、演出代理的經紀公司:
「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的營收大幅成長,主要來自藝術表演活動籌辦與監製行業的營收大幅成長,貢獻度達10.64%,其餘次產業的成長率貢獻度皆為較低。然而,藝術表演活動籌辦與監製行業的服務對象並不僅止於服務國內表演藝術團體,其一部分重要經營活動業務是代理國外節目引進臺灣,因此其營收的成長並不一定連動國內表演藝術行業的營收提升。」
歸納上述的重點如下:
  1. 表演藝術團體多屬小規模經營,而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困難。
  2. 經營困難來自於欠缺人力、財力,同時面臨著中國大陸與國際的市場競爭。
  3. 表演藝術的營收成長,以代理國外節目最賺錢,但這並不表示會連帶使得國內表演藝術的營收提升。
拿這三點去問所有國內的表演團體,十之八九會同意。這就是表演藝術界的現況。而在更早之前,2006年,相同名稱的報告是這樣分析表演藝術的「當前問題」:
一、外國團體熱賣,本土團體仰賴內銷
在2005年間,負責節目安排、演出代理的經紀公司引進許多國外的表演團體來國內演出,創造了相當高的營業額,也符合近幾年國內觀眾的喜好。然而將全年度的外銷與內銷收入拿來比較卻可以發現,外銷收入是內銷收入的1/35;由此可見國內的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仍相當仰賴國內的市場,無法在外國的市場上嶄露頭角、跨足國際舞臺。
二、人力資源機制不完整
在「表演藝術人才與21世紀國家競爭力趨勢論壇」當中,潘世姬教授藉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贊助款項做了一份表演藝術科系畢業生的就業率調查,2002年所畢業的學生當中有72%的失業率,而每年有數千名的表演藝術相關系所學生走出校門,卻經常因為人才培育機制不健全,有了人員卻無法被適當地利用,造成畢業即失業的危機。
三、表演場地專業性不足
在一次文建會主委與表演團體的座談中,許多團體都指出國內演出場地不足的問題,而部分已蓋好的文化設施卻因為缺乏軟體建置經費或人才,而讓演出場所變成閒置空間,因此如何讓已畢業的表演藝術人才與閒置場地能夠相互搭配將是未來一項重要的議題。……
後頭還有,但憑此三點便足以令人心寒。原來,只要將2006換成2014,「當前問題」依然如此。換言之,從文建會到文化部,到現在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都成立了,但表演藝術界的長年課題,有哪一任文化官員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沒有!留給社會的,就是這些一年又一年、內容相似的報告,而就連文化部也懶得看它們,每年時間一到,就開始委託學者著手調查,最後獲得與歷年相似的結論,束之高閣,形同滿堆廢紙。

浪費時間與金錢
這份問卷調查的最後,留下大大的空白,請填寫者提出政策的建議。試問:過去開過的會、曾經提出的口頭與書面的建言,還嫌少嗎?它們到哪去了?老問題不解決,提出的意見何用!其結果不過是成就了又一篇的官樣文章,讓官方藉此聊表心意,以證明他們是如何關心、體察「基層心聲」,如此而已!
表演藝術產業趨勢,一向是低迷的,這需要問卷才調查得出來嗎?可見,這種問卷調查,是在浪費表演團體的時間,而文化部花錢委託台經院而最後僅獲得類似的結論,長年宿疾始終不了了之,適足以證明在浪費金錢。文化部別再丟人現眼了。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