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體驗另一種表演訓練

文字: 莫兆忠
網站: chong+neng = 忠+寧

從“身”體驗另一種表演訓練/忠

原載澳門日報,演藝文化, 2011 年2月17日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1-02/17/content_564476.htm

身

在“城市藝穗”中演出的台灣小劇場《忿怒》,演出後觀衆大都折服於兩位演員的演技和劇作的震撼力,可是當時關於這兩位演員的訓練背景卻少有提及。其實“訓練背景”在澳門劇場界或劇場評論裡都是個陌生的詞彙,一般觀衆也好,劇場界的朋友也好,關注的大多是“劇情”或“效果”,評論大多集中於文本分析或舞台技術的得失,對演員的訓練以至表演美學的探討相對較弱。趁《忿怒》的演員兼編導高俊耀即將於三月來澳授課,我在此簡單介紹一下他的表演訓練背景。

跟俊耀聊到表演,他都不忘提及“我們(包括另一演員鄭尹眞)師承陳偉誠老師”。對澳門觀衆而言,陳偉誠可能是個比較陌生的名字,簡單的說法是他曾是台灣雲門舞集的創團及首席舞者,八十年代與劉靜敏(優劇場創辦人)遠赴美國跟隨波蘭劇場大師Grotowski(中文常常譯為葛羅托斯基)學習,擔任特別技術助理。早期台灣蘭陵劇團、優劇場的演員都接受過他的訓練,現任人子劇團藝術總監。持續與身聲劇場、金枝演社、極體劇團進行演員訓練,並在多年的訓練與硏究中,慢慢從葛氏的學習經驗,融合東方人的身體訓練。高俊耀便是他的學生之一。

作為二十世紀劇場大師,葛羅托斯基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雷希特、亞陶齊名,對當代劇場美學及演員訓練影響至深,重要著作為《邁向貧窮劇場》(Toward A Poor Theatre)。葛氏強求捨棄遮蓋表演者身體的裝飾,試圖透過身體技藝的訓練來展現人的本來面目,他在訓練中運用很多古老文化表演的身體技巧,有別於一般照本宣科的“演技訓練”,它運用“減法”,剝除行為中虛假的花樣和偽裝,實現眞正的行動,大量使用身體技術來激發演員的潛能,基本訓練包括翻滾、跳躍等運動技巧,聲音的靈活運用,身體塑形、節奏韻律、空間感等種種演員的必要條件。去年有看過《忿怒》的觀衆不難看到這種訓練下的一些表演風格。

經由陳偉誠和劉靜敏的引進後,葛氏一套非一般學院式的表演訓練在台灣劇場界(尤其小劇場團體)造成巨大的影響,三十年間開枝散葉成不同類型的劇團及表演者,在澳門觀衆的觀賞經驗中,這些枝葉有○五年澳門文化中心《聽海之心》的優劇場、○九年澳門城市藝穗演出《光·音》的身聲劇場、以及《忿怒》的高俊耀、鄭尹眞等,演員出色的技藝與不一樣的身體能量都叫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這次高俊耀應澳門表演團體足跡之邀來澳敎授“身體訓練”及“劇本創作”兩種工作坊。高俊耀是馬來西亞人,於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後,再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硏究所取得戲劇組碩士,現為台灣禾劇場藝術總監,也是台灣近年最活躍的靑年編劇家之一。他在來澳主持的“身體訓練工作坊”中,俊耀將透過劇場表演中的身體律動去探索力量的創造與改變,再結合獨白練習,嘗試讓參加者展現更豐厚的表演能量,學習聆聽身體的聲音,發現自身慣性,並覺察身心連結關係。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澳門熱愛劇場表演的朋友,從“身”體驗另一種表演訓練。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