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藝穗節──傾輝者《百輝撩亂》

文字: 于善祿
網站: LULUSHARP

時間:201493日,週三19:30
地點:微遠虎山

老實說,有點失望!

想像中,整個演出效果應該很五顏六色、瘋癲與狂亂,但結果卻有點勵志、可愛與感傷;強烈節奏的音樂與表演,本來似乎是期待觀眾可以一起鼓掌同樂的(而且是發自內心、自然而然地),但是卻到了中段,才由一位白臉小丑的刻意引導,觀眾才開始有兩、三次的一起鼓掌,但感覺聽起來是低於期待,為了配合演出,且希望表演能夠有所起色,或至少讓自己能夠融入氛圍之中,而鼓的掌,這種掌聲聽起來是有點尷尬的。

在故事中,原本個頭小的女舞者戴著面具,但透過小丑的鼓勵,以一些簡單的節奏與舞步,最後再配合將面具摘除的靜止姿勢,慢慢地帶動了羞怯的女舞者,不但跟著舞動,也將面具拿掉了,既自信又清麗。緊跟著,小丑又想要去鼓勵個頭較高大的女舞者(她在先前就已經有一度將面具拿下,但似乎對自己的平庸面容、且有著一付大大的八字眉,不太有信心,於是又將面具戴回),不只是小丑與個小女舞者都來鼓勵她,連擔任劇情氛圍烘托的手風琴手也以幾種不同的琴音節奏來刺激她,終於試到了一種可以使她有所反應的琴音,於是同樣地,她漸漸地以腳板打起拍子,慢慢地將身體舞動開來,最後則將面具拿掉,與眾人同歡共舞。

面具成了一種自信不足的偽裝與防衛。然而,再進一步看,即使將面具摘除了,小丑也還是滿臉白,個小女舞者也還是塗有濃妝(雖然已經可以看到她清麗的臉龐),高大女舞者則仍是八字眉的大白臉(那應該是代表傳統日本社會的富家千金小姐,至少戲裡是這麼暗示的),都仍看不到演員的本臉,面具之下仍有臉譜或妝扮,層層疊疊,如果表演的內容再多在這上頭發揮的話,也許會更有看頭。

整個演出沒有台詞,主要靠表演、音樂、舞蹈和燈光明暗(在那個場地的燈光條件下,無法做出太複雜的動感燈光效果),再加上一點簡單的走位調度,來表現上述的內容;在這些劇場元素之中,手風琴的感情還算豐沛,最具有變化性;個小女舞者有點舞蹈基礎,幾個劈腿動作倒像那麼回事;演員的服裝色調,大致是以黑、白、紅、金為主來搭配,倒也有點視覺上的統一性;然而,其它能夠加分的元素似乎就不多了。

總覺得這個表演和場地的搭配,並未達到最佳效果,演員似乎有點受限,內容意涵有點淺白,不夠「百輝」,也不盡「撩亂」,藝穗節手冊第85頁的節目介紹有點「膨風」。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