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兒童劇團《百年咕咕雞》

文字: 于善祿
網站: LULUSHARP

時間:2011年10月8日,週六10:30
地點:城市舞台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百年咕咕雞》
要在三小時之內說完一百年的歷史故事,而且要用兒童劇的形式來說,還要在表演過程中,提供正確的思想與情感,寓有教育意義,眾多角色與場景的變化,並得掌握敘事與變化的速度及節奏,這對如果兒童劇團的年度大戲《百年咕咕雞》而言,又是一項挑戰。
在不斷地流變中,安排了一個沒有名字的角色(韋以丞飾),因為他是個孤兒,不知父母是誰,他的夢想就是「吃飽飯」,聽起來不怎麼樣,但是卻牽動中華民國的百年歷史,不論是辛亥革命還是對日抗戰,或者軍閥割據還是國共內戰,甚至是族群融合與經濟起飛,或者多元民主及環保意識,「他」一路走來,見證歷史,與時俱進,感觸良多。說他是「識時務者俊傑」也好,「牆頭草」也好,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當年以車伕身分拉過孫中山(那維勳飾),孫中山救國救民的大志他不懂,那一份為了夢想勇往直前的動力與精神,卻強烈地感動了他,在歷史的長河中,他不斷地找尋與發現這股精神,若以劇中的話語來說,就是「咕咕雞精神」。
戲的最後一場,極具象徵意味,十幾位演員拿著十幾張不斷增加的數字牌,穿插幾位演員拿著不同的服裝與道具給「他」換上,待數字牌來到「101」時,「他」已經換裝成一位年紀過百的老翁,坐在輪椅上,和圓形轉台上的各時代人物相望,三、四個兒童演員代表的是未來希望,在與老翁的眼神交望之間,繼承與發揚了「咕咕雞精神」。
對我而言,看這齣戲最大的感動可能還來自於庶民記憶與懷舊認同,特別是經濟起飛那段戲,結合了家庭手工與廣告歌曲(至少有十幾首吧),包括〈小美冰淇淋〉、〈野狼125〉、〈彎彎浴皂〉等等,歌曲音樂一下,嘴巴都會跟著輕吟起來,腳底也打著拍子,這些當年暢銷島內外的國貨,伴隨著我成長的記憶,的確會令人感動莫名!
這齣戲在史觀的呈現上,基本就是遵循著中華民國的發展,也就是從滿清末年辛亥革命到國府來臺,接著就是族群融合、經濟起飛、政治紛亂,最後來到環保意勢抬頭與臺灣之光,所以是「S型」的史觀,不碰觸日治時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然而,為了盡量能夠符合惱人的「族群政治正確」,刻意安排了一位原住民角色,當然想要挑剔的人,肯定還是會說怎麼沒有客家人、外配等,所以我才說「惱人」。劇場所能夠呈現的極大值約莫就是符號,用原住民代表少數族群,是不得已的藝術策略,否則就算創作者將「所有」的族群(甚至是社群)通通擺到臺上,還是會有「漏網之魚」,何況藝術到底是要為藝術自身?還是要為政治呢?
在一片或一整年的慶祝「民國100年」聲中,如果兒童劇團推出《百年咕咕雞》,從兒童觀眾的角度來看,故事說得雖然有點長,但說得還算吸引人,倒是兒童觀眾可能會問:好像很久沒有在劇場裡頭,看到「水果奶奶」本尊了!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