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少女體《蘿莉少女》

文字: 薛西
網站: 我們

團體:楊景翔演劇團(果陀劇場「爆米花輕鬆劇場」系列)
時間:2014/9/10 19:30 
地點: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11_6F文化館
與其說這是一齣透析消費的戲,不如說,它展示了消費自身。
去年新點子劇展「一代粉絲:JAPAN」首演,原名《在日出之前說早安》的《蘿莉少女》,移師果陀「爆米花輕鬆劇場」再演,取借早安少女組虛構出一組偶像團體Loli Girls,從頭到尾,三具大型燈箱就是三位少女成員的活動空間,所有語言的交會與動作的擺弄,皆因限縮於各自的空間而產生某種「渴望溝通又與外界疏離」的氛圍,而且無法離開燈箱,否則便會觸發機關釋放電流。換句話說,她們所做所說的一切,都成了被展示、被消費的「商品」,「沒有崩潰的權利」(引劇中台詞)。
從導演構造的這組,動作與語言完全限縮於展示櫃,極盡所能嗲聲嗲氣做表情的「少女體」,投射出來的是一個影視文化與偶像崇拜交織的消費文化想像,Loli Girls亮麗活潑、裙襬搖搖的粉色系造型,不僅裝扮了她們的身軀,也裝扮了她們的語言。反過來說,如同學者周慶華於《身體權力學》所示:「服飾這種媒介在展露(承載)權力欲求的過程中,是以仿同/搭配體格或姿態的方式向人暗示它的『媒介』義以及所象徵的相關的影響力或支配力作用或被作用的動機。」令人想到,展露(承載)Loli Girls的「展示櫃」,亦可視為一種「媒介」,而台下觀看的人們,在那觀戲時刻,就像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螢幕、網路,追蹤偶像一舉一動的粉絲。
只是在這六十分鐘,偶像們不再唱歌跳舞,而像是進入了「脫下打歌服後的私領域時間」,每個人的家庭與愛情生活,以及三人之間產生卻未明說的種種嫌隙,在日出之前一一內爆。導演聰明地讓她們穿著打歌服說出這些事情,製造一種曖昧難明的言說情境,讓人既帶著同情(理)開始觀看她們的另一面,同時又覺得這也是一種消費。
比如說,暫且先將目光離開LoliGirls。展示櫃上方那條似乎連接著某組中央控制系統的管子,隱晦地加深了「消費」、「控制」的意象,於是無論展示櫃裡的少女們,在個人的時空中吐出甚麼身世、命運之暗面,都只是驗證了當其中一位少女脫下假髮時,另一位隨即說出「這是新的炒作方式嗎」,這樣的無效,不堪。語言被鎖在這樣的消費場景裡,難以湧出強大的力量,演化為翻轉甚至爆破場景的武器;調度出來的服裝、動作,雖然又有活力又好看,但也只是鞏固了某種偶像、消費的想像。倘若管子、展示櫃、Loli Girls三者串流成創作者詮釋時的觀點,以及調度的核心硬體,三者的關係其實存在著多種複雜的變化組合,但對照實質調度上偏重Loli Girls的結果,可發散的意義便一層一層被削薄,變得扁平。
「為什麼大家要喜歡長不大的人呢?因為沒有人喜歡變老。」(引劇中台詞)
其實《蘿莉少女》並不乏這樣的銳利台詞,最後也使人感覺到,《蘿莉少女》敵不過的不是年紀,而是消費。從中即可見創作者對這主題應有一定的認識與觀察,表演的調度也能讓演員在非常有限的空間中,展現偶像在人前人後的不同姿態,僅運用三具展示櫃形成的舞台,元素簡單卻準確。這些都讓人對《蘿莉少女》雖不滿意,但也不致失望。
前提仍然在於,我們如何視析「消費」,就決定了我們如何建構「消費中的人(少女們)」;或者必須揭開,我們如何視析「消費」,卻「不這麼」建構「消費中的人(少女們)」的自我探問。
※刊於「表演藝術評論台」2014.9.19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