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當部長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文化部log

本週文化界的首要大事是龍應台接任文建會主委,五月可望成為首屆文化部長。

不需再多介紹龍應台了。不管你喜不喜歡她,你多多少少讀過她的書或者文章、聽過她發表的言論。她能言善道,文筆也好,是暢銷作家,也是有行政歷練的文化人,當過台北市文化局長。未來,一定有人檢視她所做的是否符合她曾說的,一定有人翻出她過去在局長任內的表現,一定有人觀察她的文化願景是否具備部長的高度,一定有人向她提出各式各樣的文化建言。面對排山倒海的你一言我一語,我認為(當然這也是眾多言語的其中之一),龍應台不妨先做這件事:檢討馬英九過去的文化政策以及回應他選前提出的文化政見。龍應台必須認識馬英九過去的文化政策錯在哪裡、有些政見為什麼跳票,同時要針對總統新開出的文化支票表達看法,值得推動的才推動,不值得推動的便勇於說不,或者提出更周延的替代方案。文化部長不是任何長官的橡皮圖章,更不是某一政黨的文化執行長;文化部長有自己的良知,有自己該堅守的立場,有所為也有所不為。

這絕非最困難的功課。我認為文化部長最困難的是如何在人多嘴雜的文化界建立最大公約數。過去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政府找一批專家學者開會,會中做成了某些決定,這些決策執行以後引發了反彈,反彈最大聲的是來自於文化界的另一批專家學者。一般而言,文化人孤傲、對於堅持的事難以妥協,擅於各說各話,這點同樣是文化人的龍應台應不難理解。未來,如果文化部長不想辦法改變這種會議結構或者開會方式,只聽取某些人的主張便做成決定,那只好等著挨罵與歷史重演了。文化部長要了解,文化既是多元的,就不能偏聽;文化界的決策機制惟有立基於廣大的文化基層並在毫無共識之中細心的整合、耐心地累積共識,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文化政策。

如果我是龍應台,我的決策不會是「總是那幾個」文化人士的開會結果。我會委託民間機構成立一個關於文化政策的網站,將文化業務分門別類,以此網路平台與各個類別的文化基層及關心文化的公民進行交流。我會設計一份「文化政策問卷」,分成選擇題與問答題,歡迎各方暢所欲言、提供高見。政府部門中有如此多擅長做統計的人,從這些四面八方的文字與聲音中,總能找得到一兩個共識出來吧。這個網站不但能使政府聽到文化界心聲,更能促進文化界的橫向聯繫,知道彼此在想什麼。真誠的提出想法,同時仔細的聽對方說話,不就是文化最可貴的一部分嗎?

祝福龍應台。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