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油甘子劇團(Makhampom Theatre)來台交流暨演出計畫

文字:于善祿

我所參與的場次為918的講座,以及919的論壇劇場《月之影》演出,底下我就分成兩個部分來說明。
講座的部份主要由Richard Barber主講,他原籍澳洲,目前是油甘子劇團的國際事務總監。他以清楚、簡明但卻內容豐富的PPT,介紹油甘子劇團(Makhampom Theatre Group)的成立、理念與發展過程,以及幾個階段所面臨的瓶頸、挑戰與解決方式。他的語言幽默,而且態度可親,笑容可掬,讓兩個小時(19:30-21:30)的講演氣氛相當輕鬆,而且隨時歡迎聽眾的提問,他也都細心地回覆,讓所有參與者在這個初秋涼爽的夜晚,深入淺出地認識了這個風聞已久的泰國應用劇場團體。
該團成立至今已經32年,目前有100多名志工,劇團的主要方向是做為「社區文化發展劇場」(Theatre for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簡稱TCCD),1980年代劇團成立初期活力十足,但劇團的領導核心成員也經常變動;1990年代進入該團的黃金時期,志工的參與也相當踴躍;2000年代則面臨轉型,尤其這段期間遭逢亞洲金融風暴的肆虐,也促成該團成立了基金會(Makhampom Foundation);到了2010年以後,則是面臨的成員世代交替的階段。
該團所秉持的核心價值包括:集體對話、公共溝通、加強社區聯繫,以及文化實踐。在泰國,他們經常與年輕人、農民、部落村民、難民,甚至是海嘯劫後餘生的災民,一起用戲劇與藝術表達的方式,來處理種族、宗教、政治等問題,這次他們(主要就是Richard BarberPongjit Saphakhun這對夫婦,Pongjit目前是該團的社區教育總監)也帶來了該基金會所編纂出版的教案《和平的藝術:解決衝突的成套劇場藝術工具》(The Art of Peace: A Toolkit of Theatre Art for Conflict Resolution),這裡頭介紹了許多他們的方法與技巧,蠻值得台灣應用劇場界人士參考的。
近年來,由於全球金融經濟的不景氣,許多原本給予贊助的外國基金會紛紛撤資,該團為了籌募營運的基金,不但成立了基金會,也開始做起了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其真正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商業收入,而是加強外界與社區的聯繫,其中像「研習之旅」(makhampom study tour)就是讓外界人士到該社區深度體驗傳統文化的學習之旅。另外,像這次該團首度來台,也帶來了一些當地藝術家所手工製造的小飾品,放在演出前台販售,因為當地某個村落即將被政府收購,重新規劃建設,他們想盡辦法在幫村落居民募款,希望可以為保留該區做些努力。
接下來介紹《月之影》的演出。
由於經費有限,所以該團來台人數從五人減為兩人(即Richard BarberPongjit Saphakhun),這齣戲的演出形式也採極簡的方式,Richard Barber負責所有音樂及聲響的演奏及製造,並以面具扮演了幾個「一般人」,而Pongjit Saphakhun則靠一條圍巾的多重變化以及表演神情的變化,飾演了六個不同的角色:說書人、珀扎曼、雅埃小姐、靈狐、金納麗、月亮。
可能為了不想過度干擾演出,所以並沒有打太多的中文字幕,但是由於Pongjit Saphakhun的表演裡頭,夾雜了幾許的英語與泰語,再加上Richard Barber在面具後面說了不甚清楚的中文(應該是執行製作單位當他標的音),而且聲音呼嚕成一團,完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因此,透過片段的英語所理解的戲劇內容,就有點破碎零亂,大致上只能抓住這似乎是個關於權力、傳統與禁忌的戲。
比較有趣的是,在戲劇表演的前後,Richard Barber都用問答對話來和觀眾互動,演出前主要是問觀眾關於泰國現況的相關問題,答案其實都不那麼絕對,都會有所但書,這表示現實情況是很複雜,不能夠只用是非或選擇來回應或解決;而演出後,則是鼓勵觀眾對角色提問,角色也只能在情境中回應,無非是讓觀眾多瞭解其處境或心境。
不過由於台灣已經解嚴二十五年了,政治或言論已經沒有什麼禁忌或不可碰觸的權威了(這也是此劇中月亮的代表意義),所以幾位提問的觀眾,都是以台灣的自由思 維去挑戰劇中角色,在我看來,有點「夏蟲不可語冰」(不對頻)之感,而且有些觀眾根本就是後解嚴才出生的世代,戒嚴、威權或是言論拑制,對他們來說根本就 是天方夜譚。雖然台灣似乎已經公共領域(尤其在政治與言論方面)的禁忌了,但是我認為每個人都還有自己所設的底線,誰要不小心踩到了,衝突仍將發生。

時間與行程所限,我並沒有機會現場觀察油甘子劇團這次所帶來的工作坊內容,畢竟對於應用劇場的觀察,最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希望執行製作單位「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能夠在相關的結案報告裡、或是未來的某個出版計劃中,多多提出他們的體驗觀察,也建議國內相關的補助單位,這類的補助案評鑑,重點的評鑑之處應該是工作坊,而非期末呈現或示範演出。

礙於經費補助有限,使得執行製作單位「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不得不和對方(泰國油甘子劇團)另作協調變更,包括來台人數由五人減為兩人,演出劇目也有所變 動,連翻譯都是執行製作單位的負責人賴淑雅親自上陣,以節省翻譯費用,但總體仍保有一場講座、兩場演出、三天工作坊,對於執行製作單位的用心,以及引介此劇團來台的意義,不容抹煞,這是繼「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與新加坡戲劇盒連線合作成功之後,近兩年該中心與亞洲應用劇場界的連結,再下一城,值得稱許。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