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的文化部

文字: 周力德
網站: 文化部log

文化部成立一年了。這一年來,文化的包羅萬象、文化事務的經緯萬端,令人印象深刻。文化部長取代了新聞局長,出席了金曲獎、金鐘獎、金馬獎,不但要與原本不熟悉的流行音樂、電視、電影等打交道,還要延續文建會時代的業務,一樣都不能少。文化部既大且雜,自不在話下。

偏偏,首任文化部長是一位明星作家,使這個既大且雜的單位,備受矚目。一年來,龍應台動見觀瞻(或許她比較覺得是「動輒得咎」),言行經常出現在媒體上。如果說她一年來什麼都沒做,似乎有失公允,但若說她會做事也能把事做得好,也絕非實情。那麼,究竟該如何看待她主政文化部的第一年?

任何首長皆有想做的事及其行事風格,也皆會面臨各種問題,並著手處理。因此,本文便以願景、執行力,與如何解決問題,審視龍應台領導的文化部第一年。

願景

上任時,龍應台提出泥土化、國際化、產值化、雲端化,作為施政方向。這四個口號雖不新奇,卻很打動人,因為在政府言必稱「文創」的時代,終於聽到一位文化長官,其所論述的施政主軸,不再是「拼文創」,也較能站在文化的高度與視野,來闡釋理念。「文化部不是活動組、康樂部」等言論,更試圖向政治力的干預說不,以建立文化部的獨立運作與決策主導權。

在「泥土化」政策中,「7835村落」的提出,強調了文化不分地域,要進入每一個村落;每個公民,無論身在城市鄉下,皆應享有平等的文化權;依各個文化主題所展開的「文化國是論壇」,希望透過聆聽與整合,使施政的規劃更為周延;著手檢討不合時宜的法規,希望讓文化環境變得更為健全。

執行力

一年來,部分業務動了起來,例如,以七千萬預算推動的「藝術銀行」,由政府出面收購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再租給公家機關與民間企業,使作品被更多人看見;例如,「文學閱讀推廣」,首次將獨立書店納入補助的對象,補助範圍也予以擴充;例如,「國家品牌表演團體扶植計畫」,將卓越的表演團隊視為國家品牌,給予資源的挹注,預算總額高達一億。

但,有些停留在光說不練的階段。例如,「文化國是論壇」上的建言,實際在做的有多少,啟人疑竇;例如,「7835村落」的響亮口號,落實下去只是原有計畫的大車拼而欠缺新作為,令人懷疑這只是新瓶裝舊酒,換一個稱呼而已;例如,四千萬的「國民記憶庫」,要將國民的口述歷史建構成雲端的資料庫,但具體作法懸而未決;例如,動輒搬出「文創圓夢計畫」、「文創產業補助計畫」鼓勵微型的文創團體爭取資源,卻不知文創邏輯不是萬靈丹,無法一體適用;例如,獨立書店如何蓬勃,閱讀風氣如何提昇,總是談的多做的少。

藝文發展亦引發議論。例如,取消「南方表演藝術發展計畫」的補助,使南部的藝文團體受到不少衝擊。雖然龍應台強調補助不是取消而是「轉型」,但究竟要「轉型」成什麼樣子,令人摸不著頭緒。例如,文化部希望「培養能買票欣賞的觀眾」,使104年啟動的衛武營能可長可久,但如何在兩年的時間內做到這點,文化部沒有提出具體的辦法。不過,鼓勵藝文團體與企業合作、向市場靠攏,似已成為文化部的主流思維,如此一來,勢必衝擊藝文發展的多元化與實驗性,使藝文團隊的創作多樣性與原創力受到限縮。

提不出具體方案,是一年來的文化部經常遭人詬病之處。雖然一年內要做出績效的難度頗高,但文化部究竟能將那些看似美好的願景做到什麼程度,勢必成為未來的觀察重點。

如何解決問題

在龍應台的帶領下,文化部經常將「盤點業務」掛在嘴邊,希望外界多給時間。但,業務好像永遠盤點不完,久而久之竟成為應付外界的遁詞。其實,一年來文化部真正的挑戰,絕非是那些永遠也盤點不完的業務,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點似乎是龍應台的罩門,也是文化部未來的隱憂。

例如,文化部提出的163億總預算被立法院統刪5%,事後竟演變為文化部與立法院互踢皮球,而龍應台只是出面表達心疼、摸摸鼻子認栽,沒有任何解決之道;例如Live House(音樂展演空間),文化部雖承諾予以協助,但至今仍停留在蒐集法規與整合意見的階段,如何解套至今成謎;例如,獨立書店關心的「圖書統一價格」,研議至今卻沒有下文;例如,在藝文界具有高度共識的「藝文消費抵稅」,始終受到財金部會的掣肘而無計可施。例如,令人心灰意冷的「公視董事會難產」,雖然歸咎於藍綠惡鬥與政黨間的政治算計,但文化部好像也只能坐等修法,其餘的一籌莫展。例如,藝文界對於文化資源分配不公的愈益關注,使文化部承諾會啟動「文化創投體檢機制」,但究竟能否解決問題,仍是未知之數。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許多人感慨:該說的話都說了,意見也給了,建言也提了,但好像沒什麼用!

其他

一年來,令文化部「欣慰」的一件大事,是「夢想家案」簽結,透過司法途徑證實了它不是「弊案」。但此案影響所及,在於使往後公務員的行事作風愈趨保守,動輒搬出「依法行政」的大旗,以免「惹禍上身」。龍應台不只一次在公開的場合中鼓勵公務員,認為他們辛苦、默默承受許多壓力與委屈,希望外界多給一些掌聲以提振士氣。話雖如此,但在各個崗位上公務員也不妨反躬自省,每一項擬定的支出,是否皆無浪費、浮編?每一件推動的案子,是否不會輕率而為、便宜行事?本月恰好是報稅的五月,沒有一個公務員拿的不是納稅人民的血汗錢。公務員任勞任怨,很辛苦沒有錯,但也請將「爾食爾祿,民脂民膏」八個字放在心上。

最後,是這一年來最莫名其妙的一件事:「補充保費」。這不關文化部的事,但影響到許許多多藝文工作者的基本權益。對此,雖然不是龍應台所掌控的業務範圍,但既然龍應台可以針對「通姦除罪化」的議題表達自己的看法,為什麼不能針對「補充保費」的不公不義,站出來為藝文工作者說說話?她只要說,「請別把全體藝文工作者皆視為在固定收入之外兼差的肥羊,在瘦羊身上拔毛是不對的」,就可以了。龍應台失言過很多次,但這樣講絕不會失言的。

結語

本站對於文化部沒有期許,因為根據經驗,期許愈高,失落愈大。文化部的第二年已經展開,且繼續觀察、繼續監督,一切看文化部提出的主張與作法,以及如何面對挑戰,解決問題。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