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淚裡的光《女巫的眼淚》

文/原承伯

演出單位:復興高中戲劇班
演出時間:2013/06/08
演出地點:北投溫泉博物館露天劇場

“北投一名由原住民語「PATAUW」而來,即女巫的意思。平埔族先民將這終日煙霧繚繞,充滿神秘感的地方,視為女巫的故鄉。…”節目單上的介紹加上演出的地點,我們不難想像這場表演會和當地的環境做很大的結合;節目單裡也強調,除了揮灑自己的青春,戲劇更應該要有「反應社會和真實生活的義務。」

節目全長兩小時,由兩人組合的相聲做開場,主要還是要用來介紹北投的歷史人文內涵、觀光特色,復興高中的退休校長也上台表演了一段月琴,約莫半個小時之後,戲才開演。開場是有一段影片為引,影片中的當地的解說員正向議員和某董事長介紹北投的文史,議員和董事長也希冀著都更案能為北投繁榮和財富,最後當鏡頭帶到劇場裡時,戲才真正開演。整齣戲有兩層結構,第一層就是由影片所引介的,一群人在下榻的旅館內飲酒,起鬨著要老闆娘說些故事助興,於是老闆娘說了一個關於北投的傳說,而傳說就是第二層,也就是這齣戲真正的主軸。

在傳說中的村莊(八頭村)為了改善了交通的不便,於是有人提議養一隻怪獸幫忙駝運貨物,這個提議在村民大會時表決通過,卻引起村裡女巫的強烈反彈,認為怪獸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增加村民們的負擔,但卻也抵擋不了這項決定,女巫只能黯然離開村子。隨著怪獸一天天長大,村民們也發現它的食量越來越大;而且幾乎要不受控制,在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又增加大家負擔的情況下,決定殺了怪獸,但是在過程中村長和村長太太不幸身亡,村民也在悲痛中得到了短視近利的結果。

它們的寓意和表達方式並不會太難理解,我們先從結構的部分來看:假設有一天別人送給你一個一立方公尺大的禮物,你一打開卻發現裡面有十層包裝,真正的禮物只比小豆干兒在大上一丁點,你會有什麼反應呢?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都跟我一樣"裝蕭為哦!?"沒錯!這就是這齣戲的問題:旁支非常多,而且分量都相當重,反而使真正的重點被埋沒。以影片來說,這的確是個相當有意思的開頭,但十分鐘之後就有種蚊子電影院的錯覺,不是因為蚊子多,是因為影片真的太長了!

如果有人問「劇場可以做什麼?」那我一定會反問它「劇場不能做什麼?」,就是因為這樣大的包容和可能,所以才讓每次看戲的我們充滿期待。而在任何可能皆被允許發生的前提下,重點不是在於你如何使用,是在你為什麼用?我並不認為說說這裡的歷史就可以稱的上是環境劇場,就算要說也得融於其他形式:故事中、對話、舞台的設計…要不然我為什麼不回家聽廣播,來這給蚊子叮(疑~跳針),所以不管怎麼說,真正戲開始之前的那一段都是突兀的,第一太生硬的想要插入,第二和戲本身並沒有太大關係。再來因地制宜的重要,撇開那些深奧的意義不談,既然不是在黑盒子或標準劇場演出,那一定有相應而生,適合這個場地的方式,不管是演出面,還是技術面,所以明知道露天劇場不可能全暗了,還要有一推換景,一堆小烏鴉衝上台給觀眾看,真的非常干擾。

回到創作本身,寓言的方式讓本身的核心訴求的力道弱化了很多。就算是三隻小豬也可以提醒我們水土保持的重要,但難到三隻小豬就是你們能說的,想要說的嗎?我以為的青少年應該能以更狂野、更震撼、更具有能量的方式來衝撞這個社會,怎麼突然就襟危正坐、穿起西裝打起領帶來了?如果這非創作者的原意,那就必須考慮到,使用不同的元素來融入表演重最重要的目的,是幫助傳達你的想法,而非削弱或者模糊它。那種一片祥和、無關痛癢的東西是大人在做的,留給大人們吧,要不然他們(我們)要做什麼呢?

最後,說實話,我並不會討厭這樣的演出,相反的,我十分期待他們下次的演出,因為有多少人批評別人膚淺,卻忘了自己也是膚淺過來的?我們在過程中尋找自己,才變成現在稍稍成熟的我們,但若沒有這個過程,我們可能連一點點成長都很難達到。嘗試著不同的可能,並在下一次做得更好。期待下一次再看見時,能更找到自己的聲音。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