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月光光

時間:7/20

地點:台灣戲曲學院 演藝中心國光劇場

團:三缺一

/沈芳萭

大宅門.月光光 

初聞此戲名稱「大宅門.月光光」誤以為是一齣訴說發生在大宅門、與月光相關的故事,儘管節目簡介已將「大宅門.月光光」分別羅列於正反兩面,卻沒意會過來,直到一屁股坐在戲場,大宅門的演員離場,另外三名演員上場,才恍然大悟,原來「大宅門.月光光」是兩個不同的故事,雖無中場休息,但兩者並無關聯。 

「大宅門」描述演員楊雯涵自身家庭裡親人間的關係與衝突,藉由傳統戲曲的身段與聲調,刻劃家中成員各自形象與特色。「月光光」則是從三個同村小孩一同尋鬼開始,帶到馬來西亞怡保地區廣為流傳的女鬼身上,一個淒美慘澹的愛情故事。

上半段採獨角戲,演員擷取傳統戲曲的元素,將一幕幕稀鬆平常、可能是你我家中天天上演的戲碼搬上舞台。雖然不如京劇般在詮釋角色那麼精緻、洗練,但演員已然掌握到各個角色的特徵!一轉身、一沉吟、一拱背就是爸爸、奶奶,誇大、緊湊的聲音語調與過度反應,引得台下笑聲不斷,別有一番趣味。 

下半場則由三位演員共同演出,令人驚艷的是,演員巧妙運用三個長棍與一面塑膠布營造尋鬼、怕鬼、乃至說鬼的過程。小小、空無長物的舞台,在演員相互配合下,變成樹林、涼亭、河水,塑膠布的使用更是勘成一絕,披在身上,說它是女主人(小姐)的華服、披肩一點也不為過,僅用的物件(道具)跳脫原有的質地與用途,化身為故事中各式物件,帶領著觀眾進入劇場的想像世界遨遊。

演後座談,有觀眾提問「是怎麼選擇道具?怎麼將木棍與塑膠布融入劇情?」,也有人提出「道具與京劇間的連結」的疑問。將同種道具用於多種用途或許不等同於京劇裡使用道具的手法,但用極為簡單的物件(布景,亦或是沒有舞台設計)來訴說一個故事的概念應該是相近的,姑且不論此次演出取經之路(與傳統戲曲間的連結),我看到傳統戲曲元素與現代劇場的交融,一種新的可能與激盪,期待接下來會有更多、更頻繁的京劇元素與現代劇場的交流與火花。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