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花樣年華】《異化》―工廠生產的抗議之聲


時間: 2013/7/17

地點: 淡水圖書館演藝廳

團隊: 景美女中

戲名: 《異化》   

文/ 林靖雁
 

工廠生產的抗議之聲 

這天因為去淡水當地的一個宮廟拜拜,不慎拖延到了時間,結果戲開始了以後才進場,順便向當場的創作群和觀眾說聲抱歉,進場後才發現這齣戲竟然連階梯的部分都坐滿了,可見景美女中人氣所在。 

故事中的母親潘淑貞本身是一個老師,為了不讓獨生女王姿穎輸人一等,從小便開始讓姿穎補習進修,但姿穎天生就是個無法專心的孩子,於是與母親的期待產生極大的落差。長大後的姿穎喜歡上了旅遊,她想到處去看世界,但依然被母親的期待綁在身邊,而後來遇上的旅遊部落客高綿綿,正巧經歷過姿穎經歷過的一切,相遇的兩人命運就像是重疊起來了一樣,看見了彼此的過去與未來。 

這齣戲穿梭在現實與抽象之間:導演運用了很多形式上的變化。從百萬大問答的穿場、機械節奏式的翻書、五、六個面具黑衣人穿梭在主角身邊、同場景不同人經歷的場次。看的出導演對於導戲手法上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不斷出現的關鍵字:法西斯、孔孟、十八世紀當代等等……不斷出現類文青的字句,好像沒有好好的駕馭自己想說的故事,反而被自己的思想給限制住了:對於教育「我們就是一群工人,我們就是沒有思想的受害者。」但如果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話,那麼傷害便已經發生了,導演要如何證明這些想訴說的語言並非教育所製造出來的呢? 

我認同這個觀點「現代教育是操控生活」,的確,現階段台灣的教育體制令人逐漸失去作為人類的自覺,但若只是扔出問題,扔出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而沒有提出「覺得該怎麼做」這部分的想法的話,不免會讓人覺得只是不斷的在發牢騷,導演在節目單如是寫:「我常羨慕著戲中的綿綿,是個很有想法,很有自我的人,總是能明白自己做事的出發點,不會輕易地被這社會操控。這也是我們期望能讓每個人在做著相同事情的時候,自己能清楚當初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好像可以把同樣的問題丟回給導演:光是丟出這些思想對於你當初做這齣戲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當然,這也只有導演才知道了。 

很有趣的,走出演藝廳後,我想到的卻是宮廟旁邊那片很大很大的農田,有幾個農夫正在太陽底下,腳踩在深深的泥土裡,一邊用手撥弄著稻米,他們每個人我都記得長什麼樣子,有個皮膚黝黑,鼻子很大很像成龍的男農夫,有個皮膚全身包得緊緊的只露出眼睛,但眼睛周圍的皮膚仍然曬紅的女農夫。然後我腦內的時空又回到了謝幕時我分不清楚誰是誰,景美女中的大家都長得一樣,我想,下次大家試著做點實在的東西,真正的做出自我,哪怕只有一小步陷入泥巴裡,也不要怕。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