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雲門】雲門2編舞家:黃翊

文字: 鄒欣寧
網站: 欣寧的文字收納室

提到黃翊,幾乎人人耳熟能詳林懷民對他的定義:「可怕的孩子」。孩子的可怕,特別展現在每次出手新作都予人一新耳目的創意,以及龐沛驚人、宛如網路資訊流通頻率的創作量。

黃翊是國內少見在創作初期便展開科技裝置、跨媒材與舞蹈結合的編舞家,或許與他作為七年級世代,早已習慣數位科技與生活緊密聯繫有關,更與他「不從人性出發」的思維模式大有關係:「我國小第一次看到WINDOWS31出現,就知道自己以後要幹嘛了–我以後要當WIN31系統,我要當OS系統,我不是一個程式,而是一個平台。」對於為什麼將自己投射為科技物件,而非將物件擬人,他的答案是:「我們本來就有人性,我們不需要投射人性,我們要學的是沒有人性的東西。反而因為這樣一想,就可以解析很多人性的東西,還可以看到人性辦不到的事情。」 

這樣的思考特質,自然反映在他的編舞作品中,例如他為雲門2編製的第一支作品《身.音》,由服裝設計師楊妤德為舞者設計了「魚骨裝」,一反過去「服裝必須滿足舞者動的需求」,而是在服裝限制下尋找動的方法與質地;或如《機械提琴-交響樂計畫之一》,自動演奏的提琴和舞者的身體彼此激盪,有時是音樂掌控舞者動作,有時是舞者動作「撥動」琴弦、產生旋律,人/舞與物的主客關係,以人為本的創作觀,在黃翊的作品中,屢有顛覆性的展現。

 年輕的黃翊,也在多年與雲門2合作中,完成多次自我提升的挑戰。如今,可怕的小孩屆滿三十,不再需要當孩子了。黃翊對於自己的創作前景益發清晰,也認為這些年與雲門2工作,最大的收穫是認識舞團行政與製作的「標準」,「我在雲門學習這整個流程,這是台灣最高標準。所以在製作我自己作品時,也會用一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原載於果力文化出版雲門40周年紀念專書【打開雲門】)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