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質感生命的輪式展演《失竊的時光》

文字: coolmoon
網站: 我乃文字
28255

編劇:黛亞.洛兒(Dea Loher
導演:安德烈.克里根堡(Andreas Kriegenburg
時間:2015.08.15
地點:台北城市劇場
製作:柏林德意志劇院(The Deutsches Theater[1]

 
劇本給了一齣戲靈魂,舞台賦予這齣戲外型。

簡潔的米白色舞台,像輸送盤一樣將直角摺起的方盒空間水車扇似地向前捲送。令一碟一碟的日常對話小菜,從客廳戲劇(Drawing Room Drama)的分類匣分離出來。此外每一碟上說話的小市民,各自生活,瑣瑣屑屑,初看毫無相干,缺乏敘事主線,盡如過場人物;這雙重抽離的結果,使得這齣戲前三十分鐘觀眾(同時眼球頻繁地在舞台與字幕間奔馳),如坐茫霧之中。

等越過這重「入戲」屏障之後,漸漸可以從編劇的網織中理出角色間的關聯:獨居不出門的保險員Finn,是退休保險員Erwin失聯多年的兒子;跟老爸同住的Linda是他的親姊妹,Finn自殺後她隱瞞老爸好讓他繼續沉醉在「成功給予兒子人生意義」的假象中。他們的姓氏與努力工作卻徒勞無功一場的 Thomas, Monica Tomason夫妻相同(源自日本行為藝術家赤瀬川原平作品系列,暗示一種失去作用的公共建築構物)。生活「幸福」得像同肥皂劇樣板的Schmitt夫婦之間有個秘密:Schmitt先生年輕時曾出售精子;他素未謀面的女兒Mira對親子關係不信任而打算墮胎,男友Josef為她尋找生父卻慘遭滅口——Mira與腹中胎兒都註定無父。Mira的同事Gabi跟男友Rainer到處看屋想像有個家,但Rainer竟在女友催討借款後,用一條紅寶石鑲鑽項鍊企圖勒死她。Rainer又是Finn的保險客戶,宣稱他的錢全交給Finn保管,與前來收拾遺物的Linda發生關係。而Gabi死裡逃生後並不打算與惡狼男友分手,到警察局只為了「備案」而不打算「報案」。受理的警官剛巧就是Thomas Tomason,他手上的怪案包括他老婆頭上的莫名槍傷,以及老太太Ira Davidoff(剛好是香菸香水品牌的名字)的丈夫失蹤案——Ira相信丈夫只是走出旅館散個步而已,43年來她一直住在旅館,彷彿在自己的生命中流亡⋯⋯

老太太Ira說了一段饒富深意的話:「像我這樣的人是不是很多?雖然活著卻好像從來沒活過,從自己的人生裡到處搜刮,小心翼翼,好像自己沒有權力擁有,好像不偷來就不會是自己的了。好像,我們是賊。」《失竊的時光》(Diebe),直譯為「竊賊」,大可以是個尋賊抓賊的偵探戲劇,但綜觀全劇,誰是賊誰不是賊呢?誰又偷走誰的人生?

這不禁令人聯想波梅拉(Joël Pommerat)《商人》(2006)中的一段台詞:「我們出賣我們的工作。我們出賣我們的時間。那些我們最珍貴的東西。我們生命的時光。我們的生命。我們是我們生命的商人。」[2]。洛兒(Dea Loher)的「竊賊」和波梅拉的「商人」一樣都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人類處境的一種隱喻:物質上應有盡有,精神上百無禁忌,好像有無限選擇,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實際上我們卻活得毫無價值,儘管人人都拼命地索取、剝削、交易,然結果連自己的生命被剝削、偷竊、出賣而不自覺。

這種晚期資本主義現象隨全球化腳步早已不限於歐陸,但這是一個歐洲視角的隱喻形式:導演克里根堡(Andreas Kriegenburg)在上半場以盛起於1930年代的美國搖擺舞音樂(swing music)暗示資本中產階級的溫暖濫調,下半場改以低限音樂(minimal music)反覆延衍的樂句吊起懸疑氣氛。而當觀眾用盡左腦辨析故事脈絡之後,赫然發現這齣戲要我們偵解的不在敘事結構,而在命題——頗為殘酷的命題,卻以文明理性的形式展示。

正如戲開頭提起的「狼」,這種在荒野中嚎嘯的野獸,不曾在戲中出現,倒是偽裝如羊的人群呶呶不休。中途自殺的Finn或許是唯一做下選擇的人,他以一隻從手上滑落的紙盒,暗示生命真實的重量。然值得玩味的是:題旨既已在中途剝露,劇情接下來還能怎麼走呢?正像Ira的報案,在中場休息前已完成。這齣戲的特色正在於故事碎片看似信手拈來游蕩失依,幾乎到最後才拼湊起來;組織方式大大違逆一般戲劇鋪陳高潮的原則,它不是一齣理性與感性適時交錯、情節與命題同時走完、最後給予人類似「完整」感受的戲劇。問題並未解決的不安感始終懸宕,而表層現象轆轤般繼續編織,可以無止盡似的。

於是360度旋轉的舞台,在我看來猶如超商冷藏櫃的商品輸送盤,前排商品被取走,後排立即遞補。人們生活就像貨架上的即溶包,轉來轉去,意義不變。展現人類生命方式與商品無機物的展示方式,庶幾無異。卸貨完畢,12個角色便一字排開,謝幕終結。隱喻若是血,將汨汨潛滲皮表;倏然發現而不可收拾。

 


[1] 根據2015「台北藝術節」官網資料:《失竊的時光》(Diebe)乃柏林德意志劇院(The Deutsches Theater)之委託創作,於2009年舉行首演。
[2] 譯文摘自楊莉莉:〈工作與人生:談波梅拉的《商人》〉。http://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3258_P50-57_%E5%B7%A5%E4%BD%9C%E8%88%87%E4%BA%BA%E7%94%9F.pdf


來源連結

發表迴響